現在說起新能源的重要標志,大家基本都會一口而出是"電動化"。沒錯,新能源發展至今,在市面上以及車企研發的對象上,電動車無疑是最火的。
事實上,新能源不僅僅只有電動車這個著力領域,其他的動力來源也并不容小覷,比如說氫動力。日前,武漢格羅夫氫能汽車有限公司就正式發布了旗下乘用車品牌——格羅夫,并亮相了首款車型。而這款氫燃料電池車,官方表示只需數分鐘的加氫時間,即可提供超過1000km的續航。
續航1000km的新能源汽車
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潛在消費者而言,續航焦慮問題一直大家不愿意買新能源的重要原因。不過,在這款氫能車身上,這個問題似乎能夠得到比較好的解決。
先來說說外觀,這款格羅夫氫能車的前臉線條凌厲,頭燈與前中網相連,前車門采用了上掀式設計,同時在潰縮區綜合使用了復合材料和鋁合金結構。但與外觀相比,它的"心臟"似乎更能體現出其價值。
在"心臟"方面,它采用的是全球比較先進的氫燃料電池組,通過化學原理產生電力,之后經過電動機來推動汽車行駛。同時,為了降低汽車的輕量化,材質大量使用的是碳纖維。而官方表示,在加滿氫之后,這款車的續航能力可以達到1000公里。相比起市面上只有3、400km的續航的電動車來說,它的出現大大解決了如今的續航焦慮問題。
當下最理想的新能源
格羅夫氫能車似乎能夠輕易地解決目前面臨的續航焦慮問題,但是不是所有的氫能車都可以很好地解決前面所說的問題呢?
事實上,從氫能源本身來說,它確實是非常具有優勢。首先要說的便是氫動力,它要比用電力的汽車方便得多。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氫燃料電池有儲能電池不可比擬的優勢,即"充氣五分鐘,續航一千里",。這意味著氫能車可以像傳統的燃油車一樣,只需要幾分鐘時間即可加滿動力,與要等待許久的電動車相比,這個優勢顯而易見。
與此同時,氫燃料電池是一種化學反應過程。有別于純電動電池的儲能方式、以及平常的內燃機的的燃燒產生污染物。氫燃料電池最后的排放物,僅是水,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可以說,氫燃料電池集合了汽油車的高能量比、即充即走,以及超越儲能電池的高能量轉換效率、無污染的優點。而從上面這些方面來說,氫能車無疑是當今最理想的新能源汽車。
氫燃料能成為下一個新能源風暴嗎?
不過,為什么發展至今,"氫能車"的規模還是不能和電動車相提并論,甚至差距還特別大。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到"氫能源"在發展中面臨的"絆腳石"了。
客觀來說,氫氣有易燃易爆性的特點,所以也會產生許多困擾,比如說怎么存儲、怎樣運輸,怎樣建設加氫站,這些都需要技術可言的。然而,由于我國燃料電池基礎研究起步晚,燃料電池核心部件,仍然依賴于進口,再加上各種建設費用昂貴等挑戰因素,讓"氫"產業舉步維艱,難以迅速發展。
但大家都知道,在傳統燃油車市場起步晚了的我們,已經把現在的"新能源"視作汽車彎道超車的最好領域。所以在前不久的兩會上,就有不少代表在釋放行業新信號,在今年的汽車行業提案中,"氫燃料電池"技術就成為代表們普遍關注的焦點。
而不少車企也開始在往"氫能源"方向發展。比如說長城在去年底就宣布進軍氫燃料電池車,計劃2022年推首款車型。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也曾公開表示,將以濟南為主,推動2000輛城市公交車的氫燃料發動機的落地。而吉利的最新規劃上也提到,預計在2025年推出采用氫燃料電池的量產車型。
無疑,如今各大車企大佬都逐漸開始轉變思維,把新能源的眼光放在了氫燃料身上。盡管這個研究困難重重,但不努力就肯定沒結果,畢竟在整個市場竟爭中,誰更能取得產業、技術先機,誰就在更有話語權。
(來源: 言車有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