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由張家口市人民政府主辦,張家口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張家口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研究院等單位承辦的“氫能張家口建設規劃發布會暨UNDP授牌儀式”氫能產業項目簽約會在北京民族飯店隆重舉辦。

本次大會由張家口市政協副主席申全民主持,與會專家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家口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歐陽明高、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副代表Devanand Ramiah(戴文德)等。
另外,億華通動力、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促進中心、金鴻控股集團等企業代表也在會上紛紛發言。
大會伊始,張家口市委書記回建、河北省能源局副局長安榮虎發表致辭,隨后張家口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郭英正式宣布發布規劃。

《規劃》主要內容
1.總體目標。將氫能產業發展成為張家口市的重要支柱,到2021年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氫能城市;到2035年建成國際知名的氫能之都。
2.總量目標。2021年、2025年、2030年、2035年全市氫能及相關產業累計產值分別達到60億元、260億元、850億元和1700億元。
3.企業培育。
到2021年,形成覆蓋氫能制備、儲運、加注關鍵裝備、氫燃料電池整車及關鍵零部件制造的生態體系,全市年制氫能力達2.1萬噸,園區引入企業數量20家以上。
到2035年,全市年制氫能力達5萬噸,園區累計引入企業100家以上。
4.創新能力。
到2021年,建成國家級氫能產業創新研發平臺、氫燃料電池汽車及氫能研究院、氫能國家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實現氫燃料電池、電堆等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申請一批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專利,參與一批國內外氫能高水平相關標準制定。
到2035年,建成世界知名的氫能技術研發中心,成為全球氫能技術創新高地。

主要任務
緊緊圍繞氫能的生產制備、儲存運輸、基礎設施、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示范應用六大領域,著力建設氫能城市的政策、產業和服務三大生態體系。
在政策生態體系構建中,張家口市將圍繞氫能價格、儲運加、產業、應用四方面配套相關政策。
在產業生態體系構建中,積極推進氫氣生產、氫氣儲運、基礎設施、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汽車、氫能儲能發電六大領域的建設。
在服務生態體系構建中,打造公共服務、招才引智、技術承接、金融服務、國際交流五大平臺。
重點工程
圍繞主要任務重點實施五大工程:
1.零碳制氫基地打造工程。
立足張家口可再生能源優勢,根據氫能城市建設規劃目標、奧運專區低碳用能方案及水資源現狀,通過綜合測算,張家口將發展約20000噸/年的氫氣生產能力,以滿足到2022年冬奧會氫燃料汽車等氫能消費需求。
同時,著力打造零碳制氫與可再生能源發電協同互補發展的新模式,構建集中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氫并舉的供應體系,探索在風電項目周邊布局電解水制氫系統“化電為氫”。

2.基礎設施網絡保障工程。
加快開展加油站與加氫站合建示范工程,在現有加油、加氣站點網絡改擴建加氫設施,以區域化加氫站網絡支撐商業化運營,探索加氫站與加油和加氣站合建,解決加氫站建設用地問題,補齊產業發展短板。
同時,圍繞打造“氫能城際高速公路”,在京張高速沿線服務區布局加氫站。
3.氫能產業鏈構建工程。
以重大項目為依托,鼓勵和引導氫能企業加大氫能產品及核心零部件、制造設備的創新力度,打造一批研發能力強、制造水平高、產品質量優的“高、精、尖”企業。
4.氫能產業創新引領工程。
依托創新研究平臺,加快構建氫能產業標準體系,推動氫氣生產技術、儲運技術、加注技術、燃料電池技術、儲能和熱電聯供技術攻關,打造產業創新平臺。
5.世界氫能城市創建工程。
制定氫能示范應用“三個一批”戰略目標:
在城市公交、物流、旅游及奧運專線等領域規?;虡I運行一批。
公務用車、環衛車等領域創新發展一批。
在微電網、多能互補、分布式熱電聯供等領域重點示范一批。
產業空間布局
完善土地、金融、財稅等支持政策,優化資源配置,發揮龍頭帶動效應,打造國內一流的氫能產業生態園區,促進張家口市氫能產業“一體化、集群化、規模化”發展。
在望山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建設集中制氫項目,打造氫源保障基地。
在空港經濟開發區,加大氫燃料電池等氫能產品及核心零部件、制造設備的研發生產,打造氫能裝備和燃料電池研發制造基地。
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培育和發展氫能產業,不僅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具有突出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經濟效益:通過打造氫能完整產業鏈,促進張氫能產業與可再生能源產業良性互動、協同發展,預計2021年、2035年分別實現累計產值60億元和1700億元,創造稅收分別達到3.6億元和102億元。
社會效益:氫能產業正在不斷為社會創造價值和就業機會,世界氫能協會預計2050年全球氫能產業將創造3000萬就業崗位,據此推算,到2035年張家口氫能及相關產業能夠直接和間接創造就業3.5萬人以上。
環境效益:按照張家口2035年燃料電池公交保有量達到3000輛計算,每年可節約燃油消耗量5.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6.6萬噸。
同時,根據《氫能張家口建設規劃(2019-2035年)》,張家口市還同步制定了《氫能張家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和《張家口市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十條措施》兩個配套專件。
張家口的氫能發展優勢是什么?
規劃提到,氫能張家口發展的優勢有五個方面:
一、國家的政策保障?!赌茉醇夹g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將“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納入國家能源戰略,氫能產業已經成為國家鼓勵發展方向。
二、張家口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張家口具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可以為零碳制氫提供豐富的電力來源,并為京津冀地區提供更加豐富的清潔能源。
三、京津冀綠色能源一體化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京津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消費重心,氫能將成為構建京津冀綠色能源一體化的重要支撐。
四、張家口市具有承接北京環保、能源、交通等相關產業轉移的先天優勢條件。張家口獨特的區位、交通、生態、資源優勢,為氫能產業發展、技術落地和人才引進創造了良好條件。
五、低碳奧運將成為展示氫能發展成果的世界級窗口。張家口市作為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城市之一,氫能可以為冬奧會提供“綠色能源”“綠色交通”,冬奧會將成為張家口市向世界展示氫能產業發展的窗口。
張家口氫能發展現狀如何?
當前,張家口氫能發展在8個方面已經取得成效:
一、水電解制氫已經納入“政府+電網+發電企業+用戶側”四方協作機制,可享受0.36元/千瓦時左右的優惠電價。
二、制氫產業初具規模,隨著海珀爾、河北建投等制氫企業的建設投產,將極大提高張家口“化電為氫”的能力。
三、引入歐陽明高院士成立院士工作站,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已經正式進入運營階段,產學研用結合的創新體系初步形成。
四、氫能儲運和基礎設施網絡正在構建。目前,國能投、中節能、億華通、金鴻控股等企業正在積極布局氫能制、儲、運、加注等項目。
五、氫全產業鏈格局正在逐漸形成。億華通作為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制氫、加氫、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氫燃料電池等產業鏈。
圍繞氫氣制備與提純、高壓氣態儲氫裝備、加氫站關鍵裝備等環節,正在積極引進富瑞氫能、蘇州競立、賽克賽斯等企業,打造氫能裝備制造基地。
六、氫能應用走在全國前列。2018年,張家口引進氫燃料電池公交車74輛,2019年新購置氫燃料電池公交車100輛。到2021年,張家口市計劃累計推廣各類車輛1500輛,其中公交車累計推廣1000輛,創建公共交通氫能應用示范城市。
七、加快打造氫能標準體系和檢測平臺。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將對接張家口市本地氫能產業發展需求,參與氫能和燃料電池實驗室平臺建設,開展氫燃料電池電堆、關鍵零部件等測試技術和指標體系方面的合作研究。
八、全球環境基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科技部聯合授予“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示范城市”稱號,進一步提升了張家口市行業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