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日趨成熟,作為實現途徑之一的燃料電池技術越來越被重視,由此將帶動氫能產業鏈的整體發展。
全球范圍來看,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從資源、環保等角度出發,都十分看重氫能產業的發展,德國就是其中一位。

4月2日,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表示,德國需要通過改用電動或氫動力燃料電池汽車來改變汽車行業。
在此之前,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和瑞典首相斯特凡·勒夫文(StefanL?fvén)出席了世界最大的工業博覽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并參觀了氫能和燃料電池展館中的產品和技術。
德國在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的布局
德國在氫能方面的推廣應用走在歐洲前列,在燃料電池車、通信基站、家庭熱電聯電站、加氫站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應用。
截止目前,德國已投資3.93億歐元融資支持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發展。其中,55%的融資用于氫生產和基礎設施的運輸。
1加氫站布局
截止目前德國已有加氫站63座,第64座加氫站正在建設中。2019年,德國加氫站數量預計將增加到100座,其中已經詳細規劃好了31座加氫站的地理位置。
另外,德國加氫站的數量已超過美國,僅次于日本,成為全球擁有加氫基礎設施第二多的國家。

2組建H2 Mobility、AutoStack-Industrie聯盟
2015年,法國液化空氣集團、戴姆勒、林德、OMV、殼牌和道達爾等企業聯合組建H2 Mobility聯盟。
該聯盟意在德國建立全國性700bar加氫站網絡,為燃料電池車在全國打造氫基礎設施,也為燃料電池車在德國的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目前, H2 MOBILITY將在德國布倫瑞克漢堡街的殼牌加油站中建造加氫設施。該加氫設施將采用液化空的氫氣加注技術,建設于今年開始,聯邦運輸和數字基礎設施部將為此項目提供950,000歐元的資金。
2017年,德國政府組織本國汽車行業領導企業成立了一個6000萬歐元、為期三年的聯盟,研究汽車燃料電池堆的大批量生產。
據能鏈了解,這一聯盟名為“AutoStack-Industrie”,由德國聯邦交通和數字基礎設施部投資,第一年出資2130萬歐元。
另外,該聯盟由德國汽車制造商寶馬和供應商倡議成立,旨在2020年之前為德國和歐洲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引進提供技術、經濟和科技支持。
除寶馬外,該聯盟還包括戴姆勒、德納、福特研究和創新中心、科德寶高性能材料、Greenerity、NuCellSys、燃料電池公司、PowerCell Sweden AB、德國優美科、大眾集團、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太陽能和氫能研究中心,這些企業在汽車制造和燃料電池技術領域都有極高的建樹。
目前,該聯盟成員也正在研究建造一個靈活的工廠,目標產能為每年3萬個燃料電池堆。
3成立國家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組織
德國政府除了聯合企業布局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外,還在政策及資金上予以支持。
德國在氫能和燃料電池領域專門成立了國家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組織,以進行相關領域的工作。
4啟動氫和燃料電池技術國家創新計劃
2006年,德國政府、工業和科學界達成戰略聯盟,啟動稱為氫和燃料電池技術國家創新計劃(NIP)的長達10年的重大項目,并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NIP為750個項目總計投入約7.1億歐元。
受資助項目自籌資金6.9億歐元,第三方資助2千萬歐元。
共240家企業,50家科研和教育機構以及公共部門得到NIP的資助。
據能鏈了解,NIP共募集14億歐元的專項資金用于2007~2016年的氫能項目開發。募集資金中的7億歐元由德國政府出資,剩余資金則按項目合作制度由產業提供。
另外,在國家創新計劃的支持下,德國還安裝了300座基站燃料電池電源。
NIP計劃的成果有效地激勵了當局者,德國政府計劃將這個成功計劃延續到2026年,即開始第二階段的設計。
5研發氫能列車
德國政府尋求使用燃料電池火車來解決環境和電氣化程度低的問題。在過去三年內,德國投資研發了氫能城際列車的樣車,并打算在清潔能源列車領域邁出領先一步。
2018年11月9日,阿爾斯通公司宣布,由他們生產的世界首款以氫為能源的火車將于2021年在德國正式開跑,采購數量為14輛氫燃料電池列車,包括30年維護和能源供應的合同與德國下薩克森州地方交通局簽署。
按計劃從2021年12月起在庫克斯港、不來梅港、布雷梅爾沃德和布克斯特胡德之間運送旅客,在14條路線上使用燃料電池列車取代原先以柴油為動力的列車。
6德國氫能發展給我們的啟示
從德國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入,成立專項機構組織,建立完整的計劃,到整條產業鏈的開發與保護,都是我們值得借鑒的。包括:
制定氫能產業發展路線圖,明確氫能發展戰略定位、目標和任務;
同時也要注意推動和高校以及研究機構的合作,建立研發基地;
再者還需要開展一批示范工程,推動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結合、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氫儲能以及氫燃料電池交通等多元化應用;從而搭建起一條完整的氫能產業鏈,快速抓住新時代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