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不少地方政府發布了關于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行動計劃:
山西省將培育有影響力的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研發中心1個、燃料電池汽車檢驗檢測中心1個,在示范運行城市,建設加氫站3座、示范公交路線10條,形成700臺的運營規模。
2021年至2022年進行推廣應用,公交示范線路300條,加氫站增加到10座。
2023年至2024年實現規模運營,加氫站到達20座,全省公交線路開始運行,預計達到7500臺車輛的運營規模。
安徽省實施重大新興產業專項,集中優勢資源,支持骨干企業做優做強。以公交車、物流車、船舶等交通運輸領域為突破口,加快氫能產業的商業化進程。
對于加氫能力達到400kg/d的35MPa加氫站或加氫能力達到200kg/d的70MPa加氫站,按加氫站設備投入金額的30%補助,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對于加氫能力達到1000kg/d的35MPa加氫站或加氫能力達到400kg/d的70MPa加氫站,按加氫站設備投入金額的30%補助,最高不超過400萬元。
然而,國內大部分企業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還未完全成熟,尚未進入量產階段。在廠區內建設加氫站對企業來說無疑是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在沒有運營收入的情況下,補貼也只是杯水車薪。
面對巨大的資本壓力,眾多車企望而卻步,如何解決產業發展瓶頸,加快產業發展進程?
放眼國際,美國的氫能技術無疑是世界領先,早在1973年,美國政府就開始關注氫能源,并成立了國際氫能源協會,美國政府給予了大量的資金支持,目的就是降低氫能源的生產成本,研制出高效的氫儲存裝置和人們買得起的氫燃料電池。
2016年,美國馬塞諸塞州政府經過層層嚴苛選拔,確定由安思卓團隊負責設計建設的”全球第一個商業化的新能源制氫、儲氫、加氫站建設、燃料電池微網項目”在美國波士頓地區成功落地。
該項目的成功建設標志著氫能小鎮從規劃構想,轉為落地實施,預示著美國的氫能產業鏈的發展達到成熟。
從開始關注到漸趨成熟,美國走了近半個世紀,目前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引進學習先進技術無疑是彎道超車,是實現國內氫能產業快速發展的捷徑。
2017年,基于美國的產業發展經驗和中國目前的產業現狀,安思卓團隊通過技術創新,研制出填補國際空白的制氫加氫一體機,該設備主要適用于有緊急加氫需求或少量加氫需求的客戶,具有設備集成度高、維護安裝簡單、安全性高等特點。

“制氫加氫一體機最大的優勢在于通電通水即可加氫,安全、方便、可靠!”安思卓氫能技術總監高小平博士介紹道。
加氫站建設固然一勞永逸,但是需耗費巨大的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安思卓制氫加氫一體機每天能夠滿足多輛氫燃料汽車的加氫需求,能夠有效緩解產業發展前期的瓶頸問題。
另外,該設備取得了美國薩瓦納河國家實驗室的專業檢測和認證,證明了各項指標的技術先進性和安全性。

△全球首臺制氫加氫一體機
制氫加氫一體機的成功研制,是基于美國氫能產業漫長的發展經驗和成熟的加氫站建設經驗。
而實現的技術突破,是美國領先的技術水平與國內客觀的發展形勢相結合的產物,對于推動國內,乃至全球氫能產業由萌芽階段向頂峰階段的快速邁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