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區丹灶鎮的金石大道北上,有一座特殊的“加油站”。
與一般加油站的開放式設計不同,這座“加油站”的門前立著兩道門禁,堵住了往來車輛。這是國內首座商業化運營的加氫站:瑞暉加氫站,啟用于2017年9月。
“閉門營業”是該加氫站的最大特點。
瑞暉加氫站負責人李參成表示,從遠處看,加氫站的外觀和普通加油站十分相似,一旦以內燃機為動力源的社會車輛誤入加氫站,車主在打火及操作電子產品時均有可能會釋放靜電,引燃氫氣。
作為珠江西岸制造業重鎮,佛山已經在實現“氫夢想”的道路上走了整整10年。目前,佛山的氫能產業鏈已經基本形成。
“為了加快氫燃料電池車的市場應用推廣,佛山還將加快推進加氫站基礎設施的建設。”佛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佛山計劃在2020年底前完成建設28座加氫站的目標。
安全隱患低于加油站
瑞暉加氫站由佛山市瑞暉能源有限公司(南海燃氣的全資子公司)耗資1550萬元建設而成,占地面積約6.7畝,共有儲存區、加注區、加氫機等功能區和設備配置。
在瑞暉加氫站,只需6~10分鐘即可“喂飽”一輛氫能源汽車。為了能夠確保安全,只有在確認來的是氫能源汽車時,才會開門放行。
據李參成介紹,氫氣質量比氧氣輕,一旦發生泄漏會立刻往上揮發。因此,加氫站必須建立完備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應急機制:一旦發現氫氣泄漏,工作人員會立刻按下加氫機旁的緊急開關,輸氣管的氫氣供應馬上被切斷。
“很多人覺得氫氣很容易爆炸,這是刻板印象。”
臺灣成功大學前瞻綠色產業科技研究暨驗證中心研究員、臺灣發展研究院再生能源材料科技研究所所長吳信達指出,從危險程度上看,汽油的爆炸能量是相同體積氫氣的22倍。
在發生爆炸時,由于氫氣密度遠低于空氣,爆炸會發生在氣源上方。而汽油的爆炸則發生在燃料周圍。因此,加氫站只要能夠確保合規操作,潛在的安全隱患甚至比普通的加油站低。
以油養氫
業內普遍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佳環保形式之一,隨著技術瓶頸的逐步突破,有望進入投資新風口。
然而,氫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汽車發展初期類似,基礎設施瓶頸在短期內仍然難以克服。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加氫站的短缺。
為此,佛山扶持加氫站建設不遺余力,政策、補貼雙管齊下。
2018年11月初,佛山出臺《佛山市氫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下稱《規劃》)。
《規劃》提出,到2030年,佛山集聚氫能及燃料電池企業超過150家,加氫站建設數量達到57家。
為加快新能源汽車在佛山的落地,佛山在去年年底還出臺了《佛山市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財政補貼資金管理辦法》。
上述佛山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十三五”期間,佛山預計投入9億元,用于支持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氫能公交車補貼5億元,加氫站建設補貼1.5億元。
加氫站建設對氫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具有引領作用。通過完善加氫站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夠降低氫能源汽車應用成本,倒逼氫能技術的突破。
該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佛山市政府對加氫站單站的建站補貼金額已經達到500萬元,同時還會為加氫站提供每站每年54萬元的運營補助。
值得注意的是,佛山去年集中動工的加氫站中,僅有一個是新建站點,其余全是加油站、加氣站等改建而成,未來還將實現加油、加氫、充電的“三合一”模式。
加氫站建設難,其中主要問題之一,還是用地問題難解決。
據上述相關負責人介紹,佛山正在通過“以油養氫”,開展加油、加氫站的混合建設:通過原有加油站或“十三五”期間已布局的加油站的建設,有效利用現有規劃、節約用地成本,同時還能縮短建設審批流程,加快項目落地進程。
延伸閱讀
此前,能鏈曾對國內油氣氫電混合站情況做過分析介紹:

隨著汽車技術的進步,汽車的動力燃料也由單一成品油向更清潔的低碳綠色能源(如氫、電能)過渡,為配合動力燃料品種的轉變,助力新能源汽車發展,加油站也應進行協同調整,發展油氣氫電綜合動力加注站是大勢所趨。
(來源:能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