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將量產“氫動力”燃料電池車 所有核心技術自主研發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2019-10-23
長城汽車在去年8月份發布了新能源戰略規劃,包括純電動(BEV)、插電混動(PHEV)以及氫燃料電池車(FCEV)三大細分領域。目前純電動板塊已經布局了歐拉品牌,首批插電混動車型——WEY VV7 PHEV/VV7 GT PHEV也將于本月正式推向市場。
媒體從長城汽車官方了解到,長城的“氫動力”燃料電池車也即將量產,所有核心技術均為自主開發。長城汽車所成立的材料分析、燃料電池試制線、燃料電池試驗、儲氫系統試制線、儲氫系統試驗五大子技術中心為其后續氫燃料車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儲氫罐與質子交換膜是氫燃料汽車領域公認的兩大核心技術,長城汽車目前針對儲氫罐的極限壓力、碳纖維的粘合度以及膜電極均可進行極為精確的測試。
長城汽車氫能技術中心
從去年開始,長城汽車加速了氫燃料汽車的相關布局。去年上半年,長城汽車建成了氫能技術中心,并逐步投入運行。該中心具備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的測試、試制,以及整車集成與測試能力;8月31日又收購了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51%股權,并隨后完成100%控股。通過收購上然動力,長城具備了為各種應用開發和部署具有成本競爭力的燃料電池驅動的能力。
氫燃料電池車的風口,來得比人們預料中更快更猛。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國氫燃料電池裝機量同比猛增6倍。地方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對氫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加大扶持力度。
現階段,很多車企都加緊了對氫燃料汽車的相關布局以及量產工作,已經實現量產的車型有豐田Mirai、本田Clarity以及現代NEXO等。國內目前主要在商用車領域進行了氫燃料能源的應用,例如福田汽車、上汽大通等。隨著國家將氫能源納入中國能源戰略,未來乘用車的“氫能源”化勢必也將加速。作為中國品牌在該領域的先行者,長城汽車再次“棋高一招”,加快在未來全球化角逐中強大競爭力的形成。
雖然已有多家主流車企爭相布局氫能源,但氫燃料電池車普及過程中,也面臨著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和成本高昂的兩大難題。在中國,氫燃料汽車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遠不如預期,若不能及時跟上,未來將成為氫燃料電池車發展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