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裴普成:燃料電池技術路線已成熟,加氫站建設是短板!
來源:新京報 2020-01-14
燃料電池成為關注的焦點。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以更大力度促進高精尖產業發展,其中指出“支持發展燃料電池產業”。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長聘教授、民建界別的裴普成委員對此頗為關注。
他表示,“燃料電池的技術路線已經成熟,顛覆性改變的可能性不大,加氫站的建設是短板,快速普及有難度。政府適當引領與規范,有助企業實現健康發展。”同時他指出,政府支持發展燃料電池產業,勢必加速加氫站的建設。
氫燃料電池與鋰電池的互補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外都在謀劃發展燃料電池,我國也相繼推出相關支持政策。工信部日前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深化“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將深化以純電動汽車、插電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
燃料電池與目前新能源車使用的鋰電池有什么不同?裴普成向新京報記者介紹,鋰電池是一個儲能裝置,它是電能的搬運裝置。燃料電池是發電裝置,把氫氣的化學能變成電能。從形式上看,燃料電池與內燃機相似,內燃機把油變成動力,燃料電池通過氫氣產生電能為汽車提供動力。
同時,二者又各有優缺,比如說汽車的動力性,燃料電池有滯后問題,鋰電池恰恰在這方面又有優勢。燃料電池能使得鋰電池減少出現過充和過放現象,對鋰電池安全和壽命有益。
“電-電混合”最為合理有效
據悉,與目前充電的鋰電池不同,燃料電池以氫氣為“原料”,沒有“里程焦慮”、廢品回收污染問題,未來,是不是燃料電池的發展勢頭會遠超鋰電池?裴普成認為,未來鋰電池與燃料電池的發展,不是替代性,將實現互補,或者說是“電-電混合”。
“鋰電池和燃料電池的‘電-電混合’應該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比如說汽車要加速的時候,光燃料電池可能功率不夠,鋰電池再放出能量來加以補充。在某些情況下,燃料電池可以再給鋰電池充電,這就是配合。” 裴普成說,從國內外的應用看,燃料電池車大多都是“電-電混合”,這是經過證明的最有效最合理的方案。
隨著鋰電池的產能飽和,燃料電池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在欣喜產業有望實現加速發展的同時,裴普成也向新京報記者表達了隱憂。他在調查中了解到,近期50天內,跟燃料電池相關的企業增加了110家。他認為,燃料電池等前沿、新興技術的研發需要政府扶持,但產品應該交給市場,一定要避免企業一窩蜂過度集中,造成資源的浪費。( 記者:秦勝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