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氫燃料電池股爆炒后暴跌 政策加持背后氫儲等關鍵技術仍待突破
來源:財聯社 2020-09-14
近日來,氫燃料電池題材火熱,中泰股份、厚普股份等相關概念股接連獲資金爆炒,除了資金對創業板低價股、小盤股熱情不減外,不乏產業政策鼎力支持下的超大想象空間。
不過,截止9月10日收盤,上述個股又現暴跌,厚普股份跌停,中泰股份跌幅18.49%,爆炒后暴跌引發市場熱議。有分析認為,氫燃料電池領域仍處于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氫儲運、燃料電池核心組件等關鍵技術待突破,成本過高等問題。
政策加持下超大想象空間
萬聯證券化工分析師黃侃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分析道:“目前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比較好的在日韓和歐美部分國家,盡管我國發展較晚,但我們在制氫和汽車市場規模方面有很大優勢,未來我國氫能產業發展一定不輸歐美,產業總體規模預計可達萬億級別。”
氫能產業的巨量想象空間不是沒有依據,近來政策紛紛加碼布局該產業領域。9月8日下午,北京經濟信息化局發布產業規劃,根據規劃,2025年前,將培育5-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龍頭企業、累計推行1萬輛燃料車、建成加氫站74座、氫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累計產值突破240億元。
此外,濟南、廣州等多地也紛紛建設氫能源公交示范路線。據氫云鏈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氫能產業名義總投資金額超過1300億,較2019年同比增長超30%,且其中有5起項目投資規模達百億級別,2019年同期僅兩起。
萬聯證券化工分析師黃侃表示氫能產業建設熱潮將來臨,他向財聯社分析道:“發展氫能產業能夠極大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近年全球注重環保,氫能是最清潔、最符合環保理念的能源;氫能產業如今能快速發展,最重要的原因是國家及各地區的政策支持和大力補貼。”
華安證券新能源與汽車首席分析師陳曉告訴記者:“燃料電池是新能源一個重要方向,在商用車尤其是柴油重卡領域具備優勢,具高功率密度長續航、相對于鋰電加氫快等優點。”據記者了解,氫能產業還擁氫能可再生來源廣、完全實現零排放、燃料電池質量更輕等優勢。
核心組件等關鍵技術仍待突破
氫能產業前景廣闊背后,仍存問題尚未解。黃侃表示:“真正的難點在于如何實現儲運氫以及燃料電池核心組件等方面的技術突破,只有突破了這些核心技術,才能使燃料電池成本以及用氫成本降下來。”
氫能產業鏈上游企業濱化股份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財聯社記者:“氫儲運難點主要是安全問題和成本問題。因為這個行業比較新,還沒有大規模商業應用,所以規模普遍不大,國內公司技術上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
上述工作人員同時告訴記者,儲氫瓶材料強度、低溫技術等也是難點,涉及面較廣,是系統工程,不過目前國內公司正在研究IV型氫儲瓶、V型氫儲瓶以解相關問題。據悉,中集安瑞科目前正攜手國際龍頭Hexagon布局IV型瓶。
新三板智庫分析認為氫能產業存在加氫設備核心部件主要依靠進口、加氫計量能力普遍不足等問題。氫燃料電池國內龍頭億華通(688339.SH)也提及行業困境,稱氫能產業鏈基礎設施的完善是現階段制約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重大瓶頸,我國加氫站建設存投入大、審批流程不健全、缺乏標準體系等特點,且上游規模化制氫、儲氫、運氫體系不完善,導致氫氣成本超過行業成本等。
此外,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開發多停留于樣品或者小批量階段,關鍵部件缺乏批量、穩定產品供應,產業鏈總體還沒形成較為穩定零部件供應體系;同時包括氫儲運、燃料電池電堆等技術標準均亟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