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2月,多家央企共聚北京,在多個部委領導的見證下成立了中國氫能聯盟,其中包括了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網、一汽、上汽、寶物鋼鐵、東方電氣、三峽集團等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企。
可如今一年多過去了,央企們卻基本沒有什么大動作,難道央企們是光說不練假把式?
氫云鏈告訴大家:真正的大動作、大手筆或許即將到來!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印發<國務院國資委授權放權清單(2019年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氫云鏈分析認為,該政策的頒布,將有利于引導央企資金流入氫能源領域,也就是說,央企對于氫能源的投入可能才正要開始。01
一、產業不是央企想投,想投就能投能
氫對于氫能源,央企們不可謂不重視,但以前的管理政策對于央企投資產業是有限制的,導致對氫能源的投入有限。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國資委成立之初曾提出的 “三三制”:中央企業主業原則上不超過三個,中央企業必須爭當行業前三名,中央企業管理層級不能超過三級。在2006年發布的《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中也有規定,非主業投資占總投資比重不得超過10%。
兩個政策相加,對央企投資新產業設置了一定的門檻:氫能基本上被歸類到非主業的范圍,即使央企想大力投入,也是受到限制的。同時央企家大業大,眾多的非主業項目爭奪10%的投資額度,央企們在氫能源上動作有限也就可以理解了。02
二、《通知》對央企投資計劃定向松綁
在《通知》中,關于資本投資、公司運營的條款有6項,其中3項與產業投資相關。
1、 與主業緊密相關的商業模式創新業務,可視為主業投資管理
氫能與交通、電力、能源等行業密切相關,主業與氫能相關的企業,如上汽(汽車)、東方電氣(電氣設備)、兩桶油(能源)等將從中獲益,此類企業在氫能源的發展上較為積極主動,政策出臺后投資氫能產業更加方便。
2、 根據國家戰略與企業規劃,可發展的1-3個視同主業管理的新業務,成熟后可轉為主業
這意味著央企在3個主業之外,還能夠擁有3個預備的主業,而預備的主業必須與國家戰略規劃相關。這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三三制”的規則,也是《通知》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氫能源在中國制造2025十大領域中,與氫能源密切相關的超過一半。《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中,氫能源也被認為是重要的能源發展方向。結合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可以認為氫能源在國家產業規劃中占據了重要的戰略位置,很大概率成為央企這類“新業務”,進而成為央企主業。
有意重點發展氫能,但主業與氫能關聯不十分密切的企業(如鋼鐵企業)也由此非主業投資額度的限制,使企業能夠投入充足的資金進行相關布局。
3、 非主業投資比例調整為5%-15%
非主業投資上限由10%調整為15%。這就增加了非主業投資的可用資金,有意嘗試氫能的企業有更充裕的資金投入到氫能產業中。
氫能源是個高技術、高投入的行業,未來產值可達十萬億級別,僅依靠民企可能難以推動行業快速發展。同時事關能源問題,國企乃至央企必將參與其中,才能確保國家能源安全不出問題。

《通知》的發布,對央企投資限制政策進行了定向松綁,鼓勵央企投資發展與國家戰略相關的新產業、新技術,因此,國企投資氫能源的限制被大幅放寬。
在氫能產業的良好開局之后,實力雄厚的央企可以在目前基礎上,作為產業主力,加快氫能產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