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氫能產業投資超1600億!內蒙古位居榜首,氫端成為吸金洼地
來源:氫云鏈 2021-01-05
報告要點:
2020年名義總投資額超過1600億,對比2019年的1800億略有下降;
2020年投資額分布先高后低,上半年投資額占全年75%;
內蒙古、廣東、山西成為2020年國內氫能產業投資最大的省份;
資金去向仍以產業園區和公司直投為主;
示范政策傾向導致投資分化,資金向龍頭企業聚集,氫端成吸金洼地;
2021年營銷和融資決勝負,其中融資是企業最大剛需;
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和產業投資額度雖然均有所放緩。但公開數據顯示看,2020年氫能產業名義總投資規模與2019年僅有11%左右的降幅。在資本的持續推動下,2020年的氫能產業的整體發展迅速,尤其在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的降本增效表現可圈可點。
2020年投資總額分布前高后低,總量略有下降
氫云鏈數據庫整理了2020年氫能行業的投資項目(不包括沒有具體項目內容及資金數目的框架性協議、股權交易協議等),其中公開的投資事件超過90起,并有多起項目達到100億級別的投資規模,國內氫能產業名義總投資金額超過1600億,同比下降11%。根據氫云鏈數據庫顯示,2018年氫燃料電池產業相關投資及規劃資金超過850億元,2019年名義總投資規模達到1805億。
圖1 2020年各月份名義投資 來源:氫云鏈投融資數據庫
2020年投資額分布呈現先高后低趨勢,上半年投資額占全年75%。在疫情影響嚴重、頂層設計缺位、國補政策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況下,2020年1-2月氫能產業投資額仍實現了大幅增長。3-6月氫能產業投資額連續上揚后,7月掉頭向下,7-9月連續下跌,在9月份氫能產業投資額處于全年谷底。10月掉頭向上,10-12月連續上漲。
雖然下半年疫情管控放松,經濟復蘇,但示范政策的靴子沒落地,資金觀望狀態明顯,存在擇機行為,導致實際入場額度僅站全年25%。雖然整個三、四季度氫能產業股權投資情緒高漲,但實際落地額度不高。
如何解釋這個現象?不考慮資本擇機行為,公司股權投資流程復雜,周期較長也是下半年產業投資額低的原因之一。氫云鏈認為產業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影響存在一定滯后效應,如果年前示范政策能夠靴子落地,預計2021年的產業投資事件頻率和額度會創出歷年新高。
2020年公開的投資事件中達到100億投資規模的項目達到了5起,其中有2起是在疫情最嚴重的2月簽訂。2019年同期有4起百億級別投資事項,1、2月的兩筆大單保障了2020年產業投資金額保持相對穩定。
圖2 2020年與2019年月度投資項目總金額對比情況(單位:億元) 來源:氫云鏈投融資數據庫
內蒙古投資金額最大,大資金向產業上游聚集
如圖3所示,內蒙古、廣東、山西投資金額最大,珠三角、長三角以外的地區成為資金投入新熱點。
按省份看,內蒙古、廣東、山西等省份依靠大型制氫項目在投資金額方面名列前三,重慶、湖北則依靠大型汽車產業園項目進入前5,非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如重慶、新疆、天津等地區成為產業投資主要去向。
需要指出的是,進入投資額前十的省份中,除了最末的江蘇與山東,其余省市均都主要依靠制氫項目與汽車產業園項目拉高投資額,顯示目前投資的主要去向仍是上游氫氣制備和下游氫燃料電池汽車集群建設。
江蘇與山東是什么情況?江蘇注重零部件環節,這一波的產業鏈投資基本結束;雖然山東化工企業多具備氫源優勢,但2020年的投資節奏不快、投資額度不高。
圖3 2020年各省份氫能投資項目總金額情況(單位:億元) 來源:氫云鏈投融資數據庫
資金去向仍以公司直投與產業園區為主
從項目類型看,主要分為產業基金、產業園區投資、公司直投及聯營合營四類,其中產業園區與公司直投仍是資金主要去向,占比分別達到45%和34%。
圖4 2020年投資去向分布 來源:氫云鏈投融資數據庫
對比2019年,2020年產業園區投資穩重中有升,意味著布局氫能產業的地方政府數量依然有增無減。
公司直投規模大幅上漲,助力氫能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產能釋放后有利于解決目前氫能產業產品成本高昂的現狀。這也意味著現階段氫能產業園區的建設已經取得一定成效,大量項目落地有助于加快實現氫能產業的區域集聚效應。
聯營合營當前投資額占比與2019年對比變化不大,主要變化在于除了以參股形式進入氫能產業之外,企業間項目合作的案例大幅增加。
產業基金募集同樣變化不大,但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以氫能產品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億華通成功上市形成財富效應。二級市場企業如濰柴動力、東風汽車、雄韜股份、美錦能源均有氫能產業方向募資動作;一級市場來看,國補示范政策補貼范圍,導致一級市場投資出現分化,資金向八個核心零部件龍頭企業聚集,龍頭企業受到了資金方的追捧。如重塑科技、國鴻氫能、擎動科技、東岳未來等龍頭企業有戰略眼光,在下半年迅速完成若干輪數億級融資事項,為明年跑馬圈地做好準備。
氫云鏈認為,2021年品牌、營銷和融資決勝負,其中融資是企業最大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