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提前布局 中國氫能源汽車風口已來?
來源:搜狐新聞 2019-10-08
氫燃料電池汽車(又稱”氫能源汽車“)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又近了些。
9月28日,為期三天、被譽為全球新能源領域“達沃斯論壇”的第四屆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以下簡稱”氫能大會“),在“氫能小鎮”江蘇如皋結束。
就在大會召開的第一天,豐田汽車分別與一汽和廣汽集團簽訂了電動化及智能網聯領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協議稱雙方還將致力于氫燃料電池車的推出。此舉,也被視為是為了搶占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風口。
風口來了?
氫能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此次豐田汽車聯合一汽和廣汽集兩大在華合作伙伴,不僅將加快推動包括混動等電動車的新車導入,還提出要推出氫燃料電池車。這也意味著,豐田的氫燃料電池車未來將有望在中國本地化生產。
據了解 ,豐田今年在中國圍繞氫燃料電池汽車有不少大動作。包括在今年4月,與清華大學成立“清華大學-豐田聯合研究院”,研究方向包括共同探討如氫燃料的積極活用等。與此同時,今年還開始向中國的商用車廠商提供氫燃料電池(FC)組件。
其實除了電動車之外,我國也一直在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今年3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發改委四部委聯合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其中就提到過渡期后不再對新能源汽車給予購置補貼,但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轉為用于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
中國加氫站數量及分布 制圖:潘秋月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氫燃料電池汽車還首次進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
據《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2016)》預計,到2030年,保有量將達到200萬輛。 制圖:潘秋月
來自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的數據顯示 ,今年1-7月份以來,我國氫燃料電池裝機量同比猛增6倍。不少業內士人認為:“氫燃料電池的風口來了”。
對此,新能源汽車分析師胡林林向時代財經表示 :”從產業布局來說,風口已經來臨。“但胡林林認為,受制于核心技術和配套設施,氫燃料電池推廣進度目前不及預期。胡林林告訴時代財經,過去中汽協預測到2020年我國將試運行1萬輛氫燃料電池車,前段時間也被迫做了調整,變成”今年2000輛,明年5000輛。“
紛紛入局,未成氣候
在國家及地方政府的雙重扶持下,大批中國車企已經進入了氫燃料電池車的賽道。
乘用車方面,上汽集團在技術與布局上較為領先,并已經推出了榮威950(參數|圖片)燃料電池轎車。還有上汽大通、東風風神(參數|圖片)和奇瑞汽車都推出了氫燃料電池車。除了以上三家企業,還有北汽、廣汽、長城等車企也正在研發氫燃料電池汽車。其中,長城汽車還成為首家進入國際氫能委員會的中國車企。
入局氫燃料電池車的中國車企 制圖:潘秋月
現實情況是,由于氫燃料電池動力成本仍然很高,受到技術和基礎設施的制約,我國氫燃料電池車仍主要集中在商用車領域。在本屆氫能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李駿介紹,我國氫燃料電池車以客車、物流等商用車型為先導,陸續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了示范推廣。
對于燃料電池在中國的產業化進程,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杰認為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祖似杰在氫能大會上表示 ,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到今天,雖然各方面的熱情都很高,但面臨的困難還很多。祖似杰說,由于氫氣作為人員管理的體系尚未建立,標準法規尚不完善,核心零部件成本過高,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等因素,”燃料電池汽車仍屬于產業的導入期,實現產業化仍是一個中長期的發展過程。“
國外:日本最領先
相較于我國,國外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發展得較為成熟。不僅在商用車,在乘用車方面,豐田、現代、本田、奧迪、寶馬、通用等都在加大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發力度。
其中,豐田早在2014年12月就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氫燃料電池汽車Mirai(參數|圖片)。據外媒報道,豐田汽車董事長內山田武表示,豐田擬明年推出第二代Mirai。也就是說,在許多汽車品牌還在研發第一代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時候,豐田已經快要領先一代。
全球五大國家加氫站數量對比圖 制圖:潘秋月
在基礎設施方面,早在1981年日本就開始了氫能源領域的布局,據中國汽車研究所統計:2017年,日本優先權專利數量達到 10454 個專利族,位居世界之首。截止到2018年底,包括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都已經建起了加氫站,其中日本以96座居首。
可見,相比于國外的先行者,我國無論在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方面,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