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發布新一代氫燃料汽車Mirai,最大續航900km
來源:新浪e站 2019-11-06
每年車展無疑是各大車企為新品造勢的最佳時機,一般來講,只要是在車展上亮相過的新車型,之后不久便會在國內市場正式上市。不過這也不可一概而論,因為在豐田的展臺上就有這樣一款車,近幾年每逢大型車展都會如約而至,但卻遲遲未能引進中國市場,甚至即便是那些對豐田品牌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不一定能叫得出這款車的名字。因為這款車根本沒有官方的中文名字,而是直接以日語假名“みらい”命名,羅馬字寫作“Mirai”,翻譯過來即是“未來”。說到這里你是否對這款車有一些印象?
Mirai,于2014年12月日本上市,作為豐田旗下的首款量產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如它名字中的含義那樣,代表著豐田對于未來新能源出行的思考和實踐。作為一款誕生于5年前的豐田車,卻擁有現在看來依舊鋒利的外觀設計,尤其是前臉獨有的立體X線條造型和極力追求空氣動力學的小傾角前擋風玻璃,均給人一種強烈的未來科技感。
而要說Mirai最讓人侃侃而談的地方,便在于它采用了高壓氫氣作為動力能源,通過氫氣和氧氣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其最大輸出功率為155馬力,0-100km/h加速時間為10秒,并具有低重心、低噪音、高效率等特點。經過3-5分鐘的氫能源加注即可完成充能。
在JC08工況下,Mirai的最大續航可達到700公里,而實際綜合續航能力也能達到500公里左右,這個水平放在當時來說絕對是媲美燃油車的,而更關鍵的一點在于,它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量產車型零排放。
盡管初代Mirai在全球范圍的銷量并不亮眼,但也無法阻止豐田押寶氫燃料電池的決心。在本屆的東京車展上,豐田正式發布了旗下全新一代Mirai概念車,并承諾在燃料電池電動車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官方表示新車在續航里程上較初代車型增加了30%,意味著新車的最大續航將會超過900公里,實際綜合續航約為640公里。
除了核心系統的提升外,第二代Mirai的另一項重大升級則在于平臺化,新車采用了豐田全新的TNGA架構,并且驅動方式從前輪轉移至后輪驅動,筆者猜測如此一來能夠獲得更好的操控性。
而新車在外觀上與現款車型也已經沒有太大的聯系,如果說第一代Mirai的外觀還保留有昭和時代漫畫家北條司的犀利硬朗風格,那么全新一代Mirai完全可以理解為FCV版的雷克薩斯。整體外觀設計已經收斂許多,并且更給人一種豪華車獨有的視覺美感。
正如豐田新一代Mirai的首席工程師Yoshikazu Tanaka表示:“我們希望制造一輛人們真正想買的車,而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輛環保汽車。”
從新一代Mirai身上能夠看出豐田有意愿將這種全新動力車型融入到普通消費群體當中,并計劃將產能擴大至現有車型的10倍。理想總是豐滿的,但現實往往卻是骨感的,現款Mirai的真實銷量到底如何?
根據豐田官方數據顯示,豐田Mirai推出5年以來的全球銷量超9000輛,言下之意就是還不足一萬輛。而它的主要銷售地區分別為日本、美國和歐洲。
作為它的主戰場,Mirai在日本本土的總銷量為2983輛,其中2015年到2019年的年銷量均不足1000輛,僅2016達到過950輛,隨后三年呈現出遞進式下滑。
在日本本土,現款Mirai的官方售價為723.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7.3萬元,這個價格雖不便宜,但需要說明的是,日本對于Mirai氫燃料電池汽車提供200萬日元的補貼政策,也就是說消費者實際購車價格在523.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4.2萬元,結合補貼政策來說日本本土的Mirai還是具有一定性價比的。
北美市場表現則要好于日本市場,Mirai在美總銷量為5607輛。而它在北美市場的起售價為59455美元,約合人民幣為42萬元左右,拋開高科技氫燃料電池動力之外,Mirai本質上就是一款緊湊級轎車,實用性方面難以與尺寸更大的B級轎車或SUV車型相提并論,但好在美國加州擁有全球最密集的加氫站,因此推廣起來難度會相對小一些。
不難看出,現款Mirai在海外市場上的銷量不太理想,這其中最大的問題除了較為昂貴的售價外,更重要的還在于加氫站普及和國家扶持政策上的制約。通常來說,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當務之急是要完善好加氫站的基礎建設,但建設加氫站的成本高,如果不是國有大企業支持,一般很難普及到全國,實現商業化更是無從談起。
而從地域特性來講,氫燃料電池汽車更適合日本、韓國、歐洲等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國家。這類國家由于人員活動范圍較為集中,因此在基礎建設方面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而想要在中國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可行性是極低的,一方面國內城市分布更廣,想要將加氫站實現區域性覆蓋難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氫燃料電池車型的研發難度大也是阻礙實現快速國產化的因素。
目前能實現量產化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包括豐田Mirai、本田Clarity以及現代NEXO,而從本田方面的規劃來看,它們也更傾向于在中國推廣油電混動、純電以及插電混動車型。
結語
放眼全球,能夠實現量產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車企屈指可數,因為無論是前期研發亦或后期推廣,對于任何大體量車企而言都極具挑戰性,但筆者依然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車企投入到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因為環保一定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只不過從現階段來說,再好的FCV,也與中國市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