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發布氫戰略:至2025年實現十款、百億、千人、萬輛的目標!
來源:原創 2020-09-14
“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電池整車產品,上汽捷氫科技(上汽集團旗下燃料電池企業)達到百億級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市場占有率在10%以上。”
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
9月13日,在上汽集團氫戰略發布會上,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作出如上表述。發布會還正式發布全球首款燃料電池MPV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
上汽的亮麗“成績”
上汽集團作為中國最早開展燃料電池技術研發的汽車企業,早于2001年就啟動了鳳凰一號燃料電池汽車項目。近二十年來上汽在研發方面持續投入,累計研發費用超過30億元,迄今已獲得511份燃料電池領域相關專利,并積極參與制定了15項燃料電池國家標準。
作為上汽旗下燃料電池業務的全資子公司,捷氫科技已掌握從電堆核心零部件開發(雙極板、膜電極)、電堆集成、燃料電池系統集成到動力系統集成、整車集成的完全正向開發能力,并具備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其推出的PROME P390燃料電池系統,功率、功率密度和低溫啟動等各項技術指標,比肩以豐田、現代為代表的全球頂尖水平。
燃料電池系統核心部件PROME M3H電堆完全實現自主設計開發,58個一級零部件全部國產化,自主化程度和國產化率均達到了100%。
從2001年到2010年的第一階段,上汽集團掌握動力系統集成設計能力;從2010年到現在,上汽實現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的國產化。目前,上汽第二代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產品已搭載四款整車產品并批量推廣,涵蓋了榮威750、榮威950等乘用車車型和大通FCV80、申沃公交客車等商用車車型,累計里程接近500萬公里。
其中,大通FCV80燃料電池輕客在上海、撫順、佛山、大連、無錫、長治(山西)、青島7個城市開展示范運營,累積運營里程超過400萬公里。2019年,FCV80燃料電池輕客啟動無錫機場班車路線運營,目前車輛總運營里程超過16萬公里,載客率達到80%以上。
在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過程中,上汽始終堅持技術和市場“雙擎驅動”,并從市場用戶需求出發,不斷完善和發展技術,加快商業化的落地步伐。
到目前為止,上汽第三代燃料電池電堆技術已經實現了130kW功率輸出和3.8kW/L功率密度,掌握了電堆核心部件膜電極和雙極板的自主設計和國產化開發。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就是基于上汽第三代燃料電池技術的首款戰略車型。
全球首款燃料電池MPV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
據介紹,EUNIQ 7是國內首款全功率直驅燃料電池汽車,動力上采用130kW燃料電池與70Mpa儲氫系統,匹配高性能三合一電驅橋和高倍率動力電池,在電堆功率、燃料經濟性和使用壽命等關鍵指標上均有出色表現。
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
其NEDC續航里程可達605km,百公里氫耗1.18kg,每公里使用成本為0.4元。其搭載的6.4kg高壓氫瓶,僅需3分鐘即可加滿,能有效解決用戶的里程焦慮問題。
另外,EUNIQ 7還具備一套FCU燃料電池深度學習算法,可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找到最佳的控制策略,從而將整體效率提升10%,使用壽命提升50%。
EUNIQ 7的推出,對上汽大通以及上汽集團新能源戰略發展都具有深遠意義。
上汽的宏偉目標
上汽有著宏偉的戰略目標。下一個十年,上汽將以EUNIQ 7為起點,契合用戶使用場景,推動上汽第三代燃料電池技術在重卡、輕卡、大巴等商用車產品的批量應用,最終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戰略目標。
上汽燃料電池整車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戰略目標,可以概括為“3+3”:
第一個三是低成本、長續航、高可靠性,主要解決用戶的需求重點。
第二個三是長壽命、高性能、高功率,主要體現上汽燃料電池技術的領先水平。
此外,上汽集團還在不斷加強與零部件、制氫、運氫、儲氫、加氫等產業鏈上下游伙伴們的精誠合作,共同推動產業鏈整體落地。
上汽集團將同寶武集團、上海機場集團、上海化工區、嘉定區等伙伴一起,助力“長三角氫走廊”、“長江經濟帶氫能生態圈”等平臺建設,牢牢把握國家和上海市政府提供的政策機遇,不斷提高氫燃料制儲運經濟性,持續推動新基礎設施建設,共建共享氫能社會,增進發展福祉。
王曉秋表示:“到2025年,上汽自主開發的燃料電池系統將實現累計銷量超過3萬臺套,成為國內自主燃料電池系統的領導者。到2030年,上汽集團將成為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和全球競爭力的燃料電池整車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