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氫能重卡落地運營81臺,訂單超500臺
來源: 高工氫電 2021-01-07
在能源轉型、“碳中和”和中央財政大力支持的大環境下,中國氫燃料電池重卡在2020年開始小批量落地示范,同時部分應用場景訂單開始釋放。公開資料顯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國內市場氫燃料電池重卡落地運營81臺,市場訂單超500臺。
2020年國內部分氫燃料電池重卡運營和訂單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高工產研氫電研究所(GGII)整理
高工產研氫電研究所(GGII)調研顯示,從氫燃料電池重卡推廣地區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山東、上海、山西等港口或煤炭資源豐富地區;從氫燃料電池重卡運營方來看,主要是港口運營方、鋼鐵企業、煤炭企業等。這些企業先試先行的動力在于國家產業轉型升級需求,運作模式一般為需求企業與氫燃料電池企業聯合在所在城市內進行氫燃料電池重卡示范運營。
整體而言,2019年~2020年國內氫燃料電池重卡產業鏈部分環節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但仍有部分環節依然薄弱,例如儲氫、大功率長壽命氫燃料電池系統等技術尚不成熟,在市場應用方面仍面臨一些技術難題,同時用氫成本相對高昂。接下來,氫燃料電池重卡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如何創新商業模式實現快速發展?
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
重卡在整個汽車市場比例不算大,卻是污染最嚴重、石油消耗量最多的車型。在交通領域需要大幅降低碳排放的形勢下,重卡成為被重點關注的對象,氫燃料電池重卡則是讓重卡脫離污染排放的一個重要選擇項。
在2020年9月發布的“以獎代補”新政中,關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政策偏向于重型車,規定質量等級高于12噸、燃料電池系統功率大于80kW的重型車,在滿足運營條件的情況下,可獲得27.17~54.6萬元/輛不等的中央財政補貼。這一國家政策成為了刺激氫燃料電池重卡發展的直接因素。
2020年是氫燃料電池重卡實現“從無到有”的起始年。在這一年里,燃料電池企業不斷推出適應重卡需求的新品,燃料電池向大功率發展趨勢明顯;工信部發布的推薦目錄中,氫燃料電池中重卡車型占比明顯增加;晉中、陽泉、長治、鄂爾多斯、唐山、寧東等多地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廣氫能重卡;市場方面,氫燃料電池重卡落地運營81臺,市場訂單超500臺。
毫無疑問,氫燃料電池重卡寄托了產業鏈企業的無限期望。從整個重卡市場來看,氫燃料電池重卡的替代空間非常大。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重卡市場總銷量為162.3萬輛,刷新了全球重卡年銷量紀錄,比2019年(117.4萬輛)上漲38%,凈增長近45萬輛。這是全球重卡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預計中國的重卡年銷量將占到全球重卡行業銷量的7成左右。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將持續擴大國內消費市場,推動“新基建”項目落地實施,而傳統基建仍將是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政策方面,國三淘汰進入自然更新為主階段,拉動力相對減弱,國四車限行范圍或將擴大,整治非法改裝、治超治限力度依然不減,諸多因素將會持續帶來置換需求。
可以看到,重卡整體銷量正在強勢增長,同時降低排放的置換需求非常大,加之國家層面加大力度推廣新能源重卡,作為新能源重卡一個重要選擇項的氫燃料電池重卡迎來了機遇期。
需注意的是,氫燃料電池重卡的競爭對手換電重卡也開始蠢蠢欲動。2020年以來,多家車企推出換電重卡,如在339批新車公示中,徐工汽車、北奔重汽、陜汽集團都推出新款換電重卡。換電重卡適用于城市區域建筑建材運輸、礦區礦物運輸、港口區域物流運輸等一些特殊的場景中。
氫燃料電池重卡若想贏面更大,除了精進技術之外,還需要在商業模式上有所突破。
商業模式能否突破?
事實上,國內一些重卡使用密集地區的代表企業與燃料電池頭部企業已經開始探索氫燃料電池重卡的商業模式。其中一個重要模式是打通氫燃料電池重卡的“內循環”。
以雄韜氫雄和華陽集團陽煤化工股份合作為例,雙方共同投資建設氫能重卡加氫站,雄韜氫雄配套氫燃料電池重卡,華陽集團打通低成本煤制燃料電池用氫氣技術途徑,于是構建出“制氫—提純—運氫—加氫站—氫能重卡應用”整條鏈,讓氫燃料電池重卡得以順利投入示范運營。
美錦能源也正在山西打造氫燃料電池重卡產業鏈循環發展模式。在應用端,山西是重卡應用的重鎮,開展氫燃料電池重卡示范推廣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僅美錦能源的煤焦板塊就有上萬輛需求;在生產端,美錦旗下飛馳汽車擁有國內領先的氫燃料電池重卡研發和生產能力;在產業鏈生態上,焦爐煤氣具備大規模、低成本、高效率制氫優勢,加氫網絡提供配套保障,智能貨運物流平臺形成重卡網絡化運營,構建“上游氫能制儲運加—中游氫燃料重卡研發生產銷售—下游示范運營管理”的生態閉環。
唐山海港開發區也曾公開表示,將從制氫、儲運氫、加氫、氫能汽車、氫能裝備生產等方面,打造全產業鏈“氫能重卡”產業模式,打造河北省乃至全國重卡運輸“柴改氫”的示范區。該地區在河北省內率先推動49T氫燃料電池重卡在沿海港口工業集中區示范運行,以氫燃料電池重卡示范運行為切入點,以內部循環生態圈為支撐,立足供應端和需求端優勢開發港內資源促“內循環”。
類似上述模式,國內還有長治、鄂爾多斯、寧東、寶山基地廠區等多地都在積極探索中,包括重塑科技、新源動力、清能股份在內的燃料電池頭部企業已經瞄準了這些地區的氫燃料電池重卡配套訂單,在此不一一贅述。
而除了打通氫燃料電池重卡“內循環”以外,也有先鋒企業開始探索如何實現氫燃料電池重卡全生命周期低成本,從而加快推廣速度,其中一個方式是探索無人駕駛氫燃料電池重卡。
GGII分析,在港口碼頭、礦區及廠區等相對封閉的區域里,采用重卡最貴的是人工,如果采用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省去這部分成本,那么氫能重卡在其全生命周期里也就具備了經濟性。這就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一旦規模化推廣,對產業拉動作用很大。
2020年4月,雄韜股份完成對上海西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西井科技”)的戰略投資,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雄韜股份表示,公司攜手西井科技將發揮各自在新能源與無人駕駛領域的產業優勢,進行深度合作。雙方擬以港口為切入點,聯合開發港口氫能無人駕駛車輛。在業內人士看來,他們很大可能將在港口合作推廣無人駕駛氫燃料電池重卡。
在2020年10月舉行的佛山國際氫能展上,廣東漢合汽車有限公司首次發布了其自主研發設計的首款700bar氫燃料電池自動駕駛重卡——星索1號。星索1號搭載的是重塑科技專為重型車輛研發設計的PRISMA鏡星系列燃料電池系統,一臺車搭載2套額定功率為110kW的燃料電池系統。這意味著重塑科技也開始了在無人駕駛氫燃料電池重卡領域的探索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