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聚焦 | 氫燃料重卡10年內將站上風口?
來源:方得網 2021-01-12
2021年1月6日,在第四屆中國重卡博鰲論壇上,同濟大學、中科院深圳分院的專家及上海捷氫科技等企業指出,氫燃料重卡憑借零排放、無污染等優勢,在未來將擁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請看下面的現場報道。
余卓平:到2030年氫燃料商用車需求預計72萬輛
在《氫能源未來發展趨勢及研發應用》的演講中,同濟大學教授、國家智能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余卓平表示,氫能源汽車具有超長續航、耐寒、加氫便捷、超低花費等優勢,擁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尤其是,加氫便捷、超低花費兩大優勢非常明顯。“以上汽首款燃料電池MPV為例,加氫3分鐘,車輛可續航605公里,在零下30度環境中可冷啟動,低溫里程少衰減;且用車成本非常低,每公里費用0.4元,而同類燃油車每公里費用至少0.6元。”余卓平表示。
余卓平認為,在未來十幾年,燃料電池系統成本將逐年下降,利于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2015年,燃料電池系統成本為273美元/kw;到2020年,燃料電池系統成本為147美元/kw;到2025年,燃料電池系統成本預計降至64美元/kw;到2030年,燃料電池系統成本預計降至45美元/kw,若樂觀的話可能降至30美元/kw,成本下降速度遠快于鋰電池。”
對于燃料電池汽車未來發展,余卓平指出,商用車需求受使用場景、區域產業鏈成熟度等因素影響較大,氫能源、氫經濟性將大力推動商用車燃料電池化。“到2030年中國燃料電池商用車整體銷量能夠實現32萬輛,占商用車整體市場7%,到2050年實現160萬輛,占商用車整體市場37%;更樂觀來看的話,到2030年中國燃料電池商用車整體銷量實現72萬輛,占商用車整體市場13%,到2050年實現300萬輛,占商用車整體市場70%,占據一半以上市場。”
陳銳:氫能產業鏈日趨完整
在《氫能:實現碳中和的清潔能源載體》演講中,中科院深圳分院教授陳銳表示,氫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和良好的能源載體,具有清潔高效、可儲能、可運輸、應用場景豐富等特點,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
陳銳指出,目前,國內氫能產業鏈日趨完整,商業化運作逐步成熟。“根據鄂爾多斯氫能產業園規劃,烏蘭木倫煤化工園區(神華煤化工基地)將建設一個1000-2000 Nm3/h電解水制氫項目。通過長管拖車運輸方式向園區加氫站輸送氫氣。運輸距離50km左右,運輸成本5元/kg左右,制氫綜合成本20元/kg,到站氫氣成本25元/kg,加氫站站固定成本分攤、運營成本14元/kg,在無補貼情況下氫氣售價為45元/kg以內。”
陳銳進一步表示,按鄂爾多斯氫能產業園規劃,目前已與上汽集團為首的9家企業達成協議,規劃在氫能產業園注冊成立企業12家,覆蓋燃料電池整車及八大核心關鍵技術。氫能產業鏈的逐步成熟,將加快氫燃料汽車的發展。
盧兵兵:氫燃料重卡到2030年達到100萬輛規模
在《未來已來——燃料電池重卡進入快車道》演講中,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兵兵表示,氫能是未來能源重要組成部分。“人類能源進化史,是能源能量密度不斷提升的過程,也是碳氫比的調整中氫含量越高、能量密度越高的過程,氫能極有可能是未來未來能源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隨著優勢不斷被認可,目前氫能越來越受到全球高度重視。“在國際上,多個國家紛紛推出燃料電池戰略規劃,美國、日本等國家已將氫能規劃上升到國家能源戰略高度;在國內,目前已有近40個地方政府出臺政策支持氫能及燃料電池發展。”盧兵兵表示。
在氫能大力發展中,氫燃料重卡成為一種發展趨勢。“重卡國六排放標準已經發布,將分車型分階段開始實施,重卡新能源化迫在眉睫,氫燃料電池重卡規模未來可期。2020年,氫燃料電池重卡已經達到1萬輛的規模;到2025年預計達到10萬輛的規模;到2030年預計達到100萬輛的規模,將是重卡市場的重要車型構成。”盧兵兵表示。
盧兵兵表示,在發展大趨勢中,國內外企業已開始布局氫燃料重卡。“在海外市場,美國尼古拉、日本豐田、韓國現代等車企已經推出氫燃料重卡;在國內市場,解放、東風、紅巖、陜汽、江鈴、大運等車企也已經推出氫燃料重卡,部分企業已經實現車輛銷售。”
從專家判斷中可以看出,氫燃料重卡未來有可能成為重卡市場的一個最大增長點,是企業搶占未來市場的一個重要陣地,也可能是中國重卡彎道超車的一個重要賽道。
在下一輪重卡競爭中,提前儲備了氫燃料重卡技術的企業能否成為大贏家呢?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