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氫車有望突破1萬輛,客車與重卡二分天下
來源: 高工氫電 2021-01-15
氫燃料電池汽車自2016年實現連續4年的增長之后,在2020年首次迎來產銷的下滑,近60%的降幅令業界頗感失望。那么,在2021年,氫燃料電池汽車會迎來騰飛嗎?
答案是肯定的。高工產研氫電研究所(GGII)分析,2020年,受疫情和政策調整影響,部分訂單將延至2021年釋放,隨著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加之國內經濟企穩、地方財政刺激,預計2021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將呈現爆發式增長。保守來看,全年產銷突破6000輛成為大概率事件,樂觀估計,有望突破1萬輛。
車型方面,GGII分析,2021年是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關鍵年,冬奧會將帶動氫燃料電池客車增長,加上各示范城市群大多以客車作為前期示范的重點,預期2021年氫燃料電池客車的銷售占比將保持在60%以上;同時氫燃料電池重卡將在2021年密集落地進行示范運營,銷量迎來一波小爆發。客車和重卡車型將占據2021年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的主要份額。
爆發式增長
眾所周知,現階段的燃料電池汽車市場是絕對的“政策市”。2020年燃料電池產銷的下滑主要原因就在于政策落地遲,同時各級地方政府統籌申報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需要一定的時間,行業也需要適應調整。如今示范城市群首批名單即將公布,加之冬奧會的推動,2021年成為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新起點不足為怪。
除政策及冬奧會推動之外,燃料電池技術的持續進步,成本的持續下降,以及加氫站的持續增多,也是推動燃料電池汽車大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過去的2020年,國產燃料電池技術進步飛快,成本大幅下降。國鴻氫能、氫璞創能、雄韜氫雄等不少燃料電池企業在第四季度推出了極具性價比的電堆產品,批量采購的電堆價格下降到2000元/kW以下,未來一年燃料電池成本的下降將利好整車企業的成本控制。
此外,各級地方政府規劃的加氫站建設也為燃料電池汽車的規模化推廣打下基礎。隨著加氫站網絡的逐步完善,燃料電池技術的進步,以及制氫、儲氫、運氫環節經濟性的提高,將成為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加速器”。
GGII分析,保守來看,2021全年燃料電池汽車產銷突破6000輛成為大概率事件,樂觀估計,有望突破1萬輛。
另據不完全統計,僅上海、北京、廣東、山西、山東、江蘇、河北、河南、四川、湖北等十個省份及直轄市明確規劃(如下圖所示),2023/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分別達到3.5萬輛和7.63萬輛。2020年底國內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在8000輛左右,這意味著未來三年年均銷量需達到9000輛以上,未來五年年均銷量在13660輛以上。
資料來源:各政府網站,高工產研氫電研究所(GGII)整理
客車與重卡二分天下
2021年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的良好預期背后,會是哪些車型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GGII發布的《燃料電池汽車月度數據庫》統計顯示,2020年1-11月份合計銷量為1288輛,其中燃料電池客車銷量為1151輛,占比89.4%;燃料電池專用車銷量為137輛,占比僅10.4%,客車成為2020年示范推廣的絕對主力。
2021年是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關鍵年,冬奧會期間,張家口投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有望達到2000輛(目前約200輛),預計以客車為主,按照客車80%的占比,僅冬奧會帶來的燃料電池客車增量便高達1440輛,加上各示范城市群大多以客車作為前期示范的重點,預期2021年氫燃料電池客車的銷售占比將保持在60%以上。
再看其他車型,氫燃料電池重卡是2020年行業內的一大熱點。2020年9月發布的“以獎代補”政策,示范推廣車型向中重卡傾斜,尤其是總重量在31噸及以上、系統額定功率≥110kW的重卡車型可獲最高54.6萬元的中央財政獎勵。
政策引導之下,燃料電池企業自然積極跟進。GGII對2020年發布的13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進行統計,清能股份、重塑科技、上海杰寧、億華通、上燃動力、捷氫科技、金華氫途、雄川氫能、海卓科技等9家燃料電池企業配套12款氫燃料電池重卡(主要指半掛牽引車和自卸汽車)。
事實上,目前部分氫燃料電池重卡已實現具體運營場景交付,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國內氫燃料電池重卡實現交付運營81輛,同時市場訂單超過500輛。從投放計劃來看,公開消息顯示,僅上汽紅巖一家便規劃未來4年將落地超10000臺氫燃料電池重卡。
隨著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和補貼政策的落地,氫燃料電池重卡將在2021年密集落地進行示范運營,銷量迎來一波小爆發。
由此推斷,客車和重卡車型將占據2021年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的主要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