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氫能產業下一個“引爆點”?工程機械、船舶、乘用車等16個項目脫穎而出
來源:氫云鏈 2021-03-24
交通領域是目前氫能應用“試驗田”和產業發展“排頭兵”。但氫云鏈認為,氫能產業的未來就是星辰大海,交通領域只是起點。從能源替代來看,氫能源在電力、石化、航空、工業氣體、可再生能源發電、能源互聯網等多個領域發展空間無限。
(來源:微信公眾號“” ID:qingyunliankeji 作者:yong)
氫能源本質類似制造業,制造業的本質是降成本。這意味著,只要氫能制造技術取得突破,應用成本大幅降低,那么氫能產業的未來將是星辰大海,凡人肉眼見不到“天花板”的大產業。
2021年是氫能產業“理想變現實”、產業應用從實驗室、示范項目走向產業化之年。除了商用車輛已經在業內達成一致以外,誰會是全球氫能產業應用下一個“引爆點”?哪個領域有“十倍”增長潛力?指數級增長機會最先會出現在哪里?
氫云鏈整理了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半年時間內,國內外在自行車、船舶、機車、叉車等16項氫能應用場景有更新、有落地、有取得新突破的案例,旨在提供最新氫能產業發展動態,判斷產業發展階段和投資機會。
1、氫能自行車
2020年12月底,永安行在江蘇常州市民廣場正式向全國發布旗下最新2.0版氫燃料電動車;在2021年1月10日,在江蘇南通市開展市民體驗;據悉永安行在投資互動平臺上指出,未來還將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城市陸續開展市民體驗活動。
據了解,永安行2.0版氫燃料電動車續航總里程約 70公里,最高時速23KM/H。氫燃料電動車采用換氫技術,只需1分鐘完成,在加氫中心也只要3分鐘加滿氫氣。
2、氫能動力船舶
2021年2月,從中科院官網獲悉,應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氫燃料電池電堆的燃料電池游艇“蠡湖”號經過半個多月的海上調試,各項指標達到設計要求,通過試航。
據悉,“蠡湖”號燃料電池游艇船長13.9m,采用大連化物所開發的70kW氫燃料電池電堆及86KWH的鋰電池組成混合動力,設計船速18km/h,續航180km,可載乘員10人。
3、氫能煉鋼
2021年3月18日,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已正式簽約河鋼張宣高科氫能源開發和利用工程示范項目。該項目為全球首座使用富氫氣體的直接還原鐵工業化生產廠項目。據悉,該項目從分布式綠色能源利用、低成本制氫、氣體凈化、氫氣直接還原、二氧化碳脫除和深加工、水處理等全流程和全過程進行創新研發。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焦爐煤氣凈化系統、還原脫氧豎爐系統、CO2脫除系統等,產品為高品質脫氧球團。這個項目通過用氫能源代替傳統的碳能源,將大幅降低制造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問題。
2021年3月15日,據央視報道,中國寶武鋼鐵旗下八一鋼鐵全新的綠色低碳冶煉工藝——富氫碳循環高爐試驗項目正在進行第二階段的工程建設,整個項目試驗成功后,不僅能大幅度提高冶煉爐的利用系數,還可以減少30%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國寶武八一鋼鐵煉鐵廠廠長許曉兵表示,該項目試驗就是為了進一步轉換冶煉動能的提取方式,由以前的燃燒碳變為燃燒氫,進一步減少碳使用、碳排放,甚至實現零排放。
2020年11月23日,河鋼集團與意大利特諾恩集團(tenova)正式簽署協議。雙方攜手建設具有示范意義的氫能源開發和利用工程,包括一座年產60萬噸的ENERGIRON直接還原廠,并計劃于2021年底投產。
4、氫燃料電池乘用車
從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工信部發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共有5款燃料電池乘用車入選,分別是上汽大通EUNIQ 7、廣汽Aion LX Fuel Cell、東風風神燃料電池乘用車、長安汽車CS75燃料電池多功能乘用車、一汽紅旗H5燃料電池汽車。
2021年2月2日,東風汽車與佛山市政府、佛山仙湖實驗室、佛山南海區政府舉行四方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東風汽車將與佛山市、南海區聯合成立燃料電池乘用車示范運營車隊,并建立燃料電池乘用車維保體系,到2021年底車隊規模不小于100臺,2022年開始逐年增大示范規模。
5、氫燃料電池機車
2021年1月27日,由西南交大與中車大同聯合研制的我國首臺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在中車大同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成功下線。
據悉,該車設計時速每小時80公里,滿載氫氣可單機連續運行24.5小時,平直道最大牽引載重超過5000噸,采用該車采用西南交通大學研發的大功率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在不用改變任何鐵路基礎線路條件下,可在各類機務段、車輛段、編組站以及大型工廠、礦山、港口等場所執行運轉、調車、救援等多用途任務。
6、氫燃料電池攪拌車
2021年1月1日,三一重工官方宣布全球首臺氫燃料電池攪拌車正式下線儀式。據悉,此款燃料電池攪拌車搭載重塑科技PRISMA鏡星110kW燃料電池系統,能量轉化效率高達50%以上;同時匹配1680L大容量氫氣瓶組,等速工況續航里程達500公里以上。
7、氫燃料電池雪地美容機
2020年12月,位于意大利的南提洛爾制造商PRINOTH率先推出了兩款新概念雪地美容機——LEITWOLF h2MOTION;據悉,該款產品是世界上第一款氫動力雪地美容機,動力方面,最大電機功率544馬力(400kW);電動馬達最多運行可達4小時;啟動扭矩達到2300Nm。
8、氫燃料電池挖掘機
2020年7月,英國工程機械生產商JCB宣布已開發出建筑行業第一臺氫動力挖掘機。據悉,JCB已在采石場試驗場對一臺由氫燃料電池驅動的20噸220X挖掘機進行了為期12個月的測試。在未來的幾個月中,JCB將繼續通過對原型機進行測試來以繼續開發和完善該技術。
9、氫能塔式起重機
2020年11月,RKB開發了第一臺以氫為動力的塔式起重機并發布了氫起重機的視頻。據悉,改裝后的起重機搭載了單獨的氫燃料電池以提供動力,目前僅有起重機部分使用了氫燃料電池提供的動力,其余部分尚未使用氫能,但同樣是電驅動的。
10、氫燃料電池抑塵車
2020年12月,中聯重科在湖北發布全球首臺氫燃料抑塵車。據悉,該款氫燃料抑塵車由湖北海億氫能源配套,加氫15分鐘,續航超過400公里,可持續環衛作業5小時,且無污染、零排放。中聯重科透露,該款抑塵車實現了零部件國產化95%以上,將用于該市噴霧抑塵和環境治理。
11、氫燃料電池渣土車
2020年11月,徐工集團在上海寶馬展上亮相首款氫燃料電池渣土車。據悉,該自卸車長寬高分別為:9600mm,2550mm,3500mm;該車整備質量/總質量分別為18000KG/31000KG;動力方面,搭載有國鴻氫能自主研發鴻芯電堆配套鴻途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同時,搭載7個140L儲氫罐,額定功率與峰值功率分別為90、100KW,加氫的續航里程達到300公里。
2021年1月,廣州雄韜氫恒為廣州市開發的31噸燃料電池渣土車正式下線。據悉,該車型為華菱之星牌HN3310B36C7FCEV燃料電池自卸車,可應用于建筑廢棄物運輸,搭載廣州雄韜氫恒的90kW燃料電池發動機,最高車速為85km/h。該型號車輛已經順利進入工信部339批推薦目錄。氫燃料電池渣土車具有密封性高,車上裝的蓋板為擺臂式全密閉式蓋板,有效控制余泥撒漏和揚塵污染;加氫時間短,一次充氫僅需8-15分鐘;續航里程長,一次充氫可行駛400公里以上;使用效率高,全生命周期環保“零排放”,將有效解決燃油渣土車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12、天然氣摻氫
2020年9月11日,河北省重點研發計劃——“天然氣摻氫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項目正式啟動。據悉,該項目是河北省首個天然氣摻氫示范項目,由張家口鴻華清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牽頭,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歐科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張家口應張天然氣有限公司、張家口金鴻壓縮天然氣有限公司參研,共同聯合承擔項目研究及示范工作。
該項目最終將應用于張家口市的商用用戶、民用用戶和HCNG汽車,未來預計每年可向張家口市區輸送氫氣400余萬立方米,每年減少150余萬立方米天然氣用量及3000余噸碳排放量。
13、氫能叉車
2021年3月8日,據北京日報報道,在杭叉集團(天津)新能源叉車有限公司的研發生產基地現場,首批100臺氫燃料電池叉車正式開啟生產。據悉,這批叉車將搭載天津新氫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同時在天津進行整車組裝及測試。據悉,該款車型系統峰值功率為36kW,電堆功率為18kW,加氫時間為4-5分鐘,加氫壓力35MPa,續航時間可達4-6小時。
14、氫醇發電機
2021年3月4日,天能電池官微發布消息,稱該公司第一代氫醇發電機已經發布,目前正在小批量試產。
據悉,“天安”系列甲醇燃料電池發電機搭載了天能自主研發的新一代綠色甲醇重整燃料電池技術,能實現>95%甲醇水催化轉換效率,氫氣純度99.99%,一氧化碳含量低于2ppm,可以作為備用、應急電源應用于國內外通信基站、邊防哨所、海島燈塔、數據中心、醫院工廠等場所。
15、氫能小區
2021年2月1日,佛山南海區人民政府、中科潤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中科潤谷航天氫能系統(泰安)有限公司三方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推進佛山南海中日韓智慧能源產業基地項目。據悉,該項目為全國首個“氫能進萬家”示范社區,項目計劃總投資80億元,將基于分布式天然氣燃料電池熱電聯產系統的多能互補微電網,打造全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智慧能源示范社區。
2021年2月23日,豐田汽車在發布的公告中表示,已在日本豐田編織城市東富士工廠所在地附近的舊車場舉行了奠基儀式。據悉,該城市將由豐田自己研發的氫燃料電池和屋頂及路面的調養能電池板提供能源動力,同時城市的全部基礎設施包括能源制取儲存設備都將安裝于地面下方。
2021年3月16日,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首批安裝以氫氣燃料供熱的兩所住宅將于4月在英格蘭蓋茨黑德(Gateshead)建成,旨在讓公眾體驗“未來的氫能家園”。據悉,試點的氫能住宅將使用由碳氫化合物制成的常規氫罐,即所謂的“黑色”或“灰色”氫,而不是通過仍然使用化石燃料氣的當地天然氣管網。此外,世界上第一批通過當地天然氣管網使用綠色氫氣的家庭將于明年年底在蘇格蘭的法夫(Fife)市開始建設。
16、氫燃料電池固定翼無人機
2020年10月,由哈工大翌翔無人機團隊研發的“翌翔一號”燃電池無人機成功試飛,完成多項性能測試。
據悉,“翌翔一號”無人機翼展為2.2m,最大起飛重量為8.0kg,有效載重大于0.5kg,理論續航時間可達到8小時,最大航程可以達到550km,是目前國內起飛重量最小的燃料電池固定翼無人機。
氫云鏈小結:上述16個項目共同特征:氫能源正在從“概念”走進生活。具體特征如下:
(1)交通領域是大頭。正如歐陽明高院士所言:“氫燃料電池汽車,更多可能往商用車方面發展,在卡車這些重載、長途、耗能量比較大的車,當然也包括其他交通方式,比如火車、輪船,也就是更多是柴油機以前占領的那些市場,全球應該是基本達成共識的。”
(2)應用場景為王。中國氫能應用案例的數量、范圍都在逐年持續增多,氫能源正在從“概念”走進國人生活。比較歐美案例集中在上游氫能源端的制儲運加環節,而國內燃料電池車輛應用案例更多。60年碳中和大背景下,2021年“兩桶油”進場將帶動國內氫能源端,即制儲運加環節項目的建設速度和規模。
(3)出現“商乘并舉”。國內“商乘并舉”發展路線示范項目出現,突破了“更多可能往商用車方面發展”的框架。氫云鏈認為,技術路線選擇最終還是市場說了算。此次東風汽車牽手佛山示范乘用車不是偶然,符合新事物發展從“最小阻力位”成功突破的規律,佛山乘用車示范效果如何值得期待。
最后,碳中和背景下,2021年國內氫能產業應用案例將從交通領域向上游燃料電池發電和電解水制氫等氫能制儲運加等環節等轉移。側重點有所不同,燃料電池在交通領域關注商業模式創新、運營成本和項目經濟性,而在上游氫能制儲運加環節,如何實現國內技術突破和進入國際產業鏈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