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答 | 液氫國標發布后 企業將有哪些動作?
來源:勢銀能鏈 2021-05-17
近日,國家標準委發布了三項液氫國家標準,分別為GB/T40045-2021《氫能汽車用燃料 液氫》、GB/T40061-2021《液氫生產系統技術規范》、GB/T40060-2021《液氫貯存和運輸技術要求》。
這三項液氫國標的發布,對于氫能行業會有怎樣的影響?液氫又將在哪些領域內取得應用?液氫產業化又面臨著哪些挑戰和機遇?國內相關企業又將有哪些動作?
帶著這些疑問,勢銀(TrendBank)采訪了氫能行業內的相關專業人士,為大家解疑答惑!
三項液氫標準的發布,將對氫能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戰略與研發總監魏蔚表示,標準的推出讓大家覺得有標準可依,讓公眾覺得液氫產業是可行的,對政府監管部門的審批也有積極作用。
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氫能業務中心總經理寧永強則認為,液氫標準的發布,將大大推進液氫在交通能源乃至整個民用領域內的廣泛應用,有助于氫能企業和機構探索液氫在行業中的商業模式。通過液氫儲運,可以大幅度降低氫的儲運成本,并提高氫能供給能力,對整個氫能行業形成有力支撐。
另一位國際氣體公司液氫相關專家表示,近兩年來,國內液氫項目“雷聲大雨點小”,多數企業仍在觀望,不敢全力發展液氫項目。而標準的發布,讓液氫發展有法可依,對液氫工廠的建設和液氫的儲存和未來的使用有很大的幫助,可一舉清除未來在中國市場發展液氫產業的障礙,鋪平了在中國市場大規模開展氫氣的生產、儲運和應用的道路。
液氫將在哪些領域內取得應用?
魏蔚表示,副產氫是率先能應用到液氫的上游領域,而未來大勢是結合光伏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
寧永強表示,液氫已經在我國的航天發射領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穩步發展,各型液氫-液氧發動機火箭的發射任務將越來越密集,對液氫的需求將逐步加大。未來,在交通能源、冶金、化工等領域,為實現我國減排脫碳的目標,氫的用量將大大提升。作為氫儲運的重要手段,液氫將在這些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
上述不署名行業專家表示,液氫最大的市場和消費預計還是來源于氫能源汽車領域;加氫站的發展為液氫市場的到來做了很好的鋪墊;其它領域如氫冶金也會是一個比較大的市場,但因其本身具備制氫能力,會不會用到液氫目前還不好判斷。
液氫產業化將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魏蔚表示,液氫產業化所面臨的的挑戰有不少,像大規模制液氫的設備和核心部件仍有差距、液氫產業還不成熟、設備多依賴進口、沒有大規模氫液化工廠的工程建設經驗和管理經驗。但是也給中國的裝備制造、工程建設、技術服務等相關公司帶來發展機會。總的來說,液氫產業化類比LNG的發展,基于中國國情,挑戰不是大問題。
寧永強表示,目前氫液化——尤其是5噸/天以上工業級大規模氫液化的核心技術和設備是對我國最大的挑戰,因此必須加快研發和應用的步伐,同時也要研發與之配套的高效節能預冷流程、液氫儲運容器、正仲氫轉化催化劑等技術和設備。
我國氫能產業的迅猛發展,碳中和的強烈需求,將給氫液化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上述國際氣體公司液氫相關專家則認為,液氫成本會是液氫產業化的一大挑戰,因為液氫的大部分運營成本(約70%)來源于電耗,而國內電價水平相對較高;但是,對于一些發電資源企業,在電價上具有一定優勢,未來需要和風光電進行聯動,并探索與水電、核電的合作模式,這是挑戰也是機遇。
此外,該專家還表示,目前國內缺乏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部分技術仍處于研發中。國內相關企業的研發會偏向氦循環流程,而氫循環流程還在進行中。
三項液氫標準發布后,國內相關企業將有哪些動作?
魏蔚認為,只會讓看好液氫產業的人更加想做,不見得會因為標準的發布而吸引不看好的人;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將促使LNG領域的企業全面產業升級。
寧永強表示,首先,各企業將依據發布的國家標準建立起自己的研發和生產體系,打造相應的產品。其次,在液氫的儲運和應用端,各個企業可以開展各種研發和示范項目,使液氫真正地實現價值化。最終,我國將具備氫液化、液氫儲運和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上述國際氣體公司液氫相關專家表示,從安全角度講,可以迫使國內企業增加研發和投入,也可以讓外企更好的調查中國市場,評估什么樣的產品會更有市場競爭力。此外,標準的發布,對下有燃料汽車產業將起到間接影響,可能會讓相關企業加大研究,如何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