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水制氫成本控制及未來展望
來源:高工氫電 2021-05-19
現階段,國內主要制氫方式有水電解制氫、化石能源制氫及化工副產氫等。其中水電解制氫因為成本偏高,在整個氫氣供應體系中所占份額不到1%。隨著綠氫發展呼聲的高漲,水電解制氫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高工產研氫電研究所(GGII)不完全統計,2020年中國新投資制氫項目約23個。其中,電解水制氫項目7個,占比30%,水電解制氫項目近年來開始明顯增多。
在2021高工氫能產業峰會(北京)的制氫專場,張家口海珀爾副總經理趙輝、天津大陸總工程師許衛、中電豐業副總經理王鵬等企業高層代表圍繞水電解制氫等可再生能源制氫相關話題進行了精彩分享。他們的主要觀點如下:
海珀爾趙輝: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將降至15元/kg
張家口海珀爾副總經理趙輝介紹了國內可再生能源行業現狀,以及對國內可再生能源制氫的展望。趙輝表示,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高,存在棄水、棄風、棄光等問題,電解水制氫可以與棄水、棄風、棄光等可再生能源相結合,利用棄電制氫消納大量無法上網的可再生能源,為氫能行業發展提供低成本的綠氫。在趙輝看來,未來電解水制氫的規模會進一步擴大,國家需要提供可再生能源制氫優惠政策,降低可再生能源制氫的過網費和使用費,預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將降至15元/kg。
大陸制氫許衛:5年內太陽能風電制氫成本將與藍氫持平
大陸制氫總工程師許衛在演講中介紹了可再生能源制氫系統的工作原理和應用現狀。他表示,在電解水制氫的2種技術路線中,堿性槽和PEM槽各有優劣:堿性槽在效率、使用壽命和成本上具有優勢;PEM槽在操作壓力、負載范圍、占地面積方面具有優勢。考慮到成本和可靠性等因素,大規模電解水制氫仍會在一段時間內以堿性電解槽為主。許衛認為,藍氫的利用是中國氫能產業中短期發展的方向,綠氫的生產才是氫能產業長期發展必然的選擇。未來5年內,低成本太陽能和風電制氫平均成本將與藍氫相當,我國在可再生能源制氫領域具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電豐業王鵬:站內電解水制氫大有可為
中電豐業副總經理王鵬介紹了公司在電解水制氫領域的探索和發展經驗。他表示,以1000Nm3/h單套堿性水電解制氫裝置并組合PEM水電解裝置,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電力,解決大化工、大冶金行業的氫氣需求。而在碳排放主要領域深度減排,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在王鵬看來,我國目前存在氫能供應鏈構建不完善,氫氣資源分布不均衡;氫能運輸效率低;單位質量氫氣運輸成本高等因素制約產業發展。他建議,可以在站內電解水制氫或者在加氫站附近集中制氫,將輸氫改為輸電,避免氫氣的長距離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