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成立
來源:浙電e家 2021-06-10
6月9日,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啟動儀式等系列活動在杭州舉行。
現場,我國首個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正式揭牌。央視也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資司副司長趙鵬高,浙江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孟剛,國網浙江電力董事長、黨委書記尹積軍,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節能處處長熊哲,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主任謝肇煦共同開啟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吳勝豐主持啟動儀式。國網浙江電力副總經理、黨委委員史興華參加啟動儀式。
來自全國17個省發展改革委、浙江省各地發展改革委、綠色技術相關研發機構、高校院所、產業單位及金融機構等有關領導和專家參加了系列活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資司副司長趙鵬高在現場致辭: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綠色發展是必由之路,科技創新是關鍵一招,這對綠色技術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浙江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一環,創新資源豐富,產業優勢明顯,具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力量和活躍的市場創新主體,是創新發展的領頭羊。在浙江設立綠色技術交易中心,將有效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作為當前全國唯一一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希望浙江抓住契機,進一步加強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系統謀劃和統籌協調,加快構建綠色低碳轉型升級體系,大力推動綠色重點行業和領域的低碳化改造,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希望電網公司充分發揮企業引領作用,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希望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不負使命、不負時代。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吳勝豐說:
去年9月黨中央提出“30·60目標”,意味著我們要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來推進這項系統性的變革。這給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打造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帶來了新挑戰與新機遇。
5月12日國家發改委批準同意在浙江設立全國首個綠色技術交易中心,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綠色低碳發展重大決策部署,也是對浙江綠色技術創新工作的巨大支持,更是對于浙江當領頭羊的殷切希望。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源地,浙江下一步將按照國家發改委要求,進一步部署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保護與修復、城鄉綠色基礎設施、生態農業等六大領域相關工作。
“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影響因素繁多,其中技術創新是關鍵因素和核心動力。以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雙創中心為主體的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的設立,將有利于激發綠色技術創新活力,促進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提升我國綠色技術整體水平,將為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圍繞這個話題,小e也進行了深入了解與采訪,來看看這個交易中心究竟能帶來什么?
先從綠色技術說起。
#綠色技術
綠色技術是指能夠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改善生態的新興技術。
交易的買家,即綠色技術的需求方,通常是高耗能企業和有綠色轉型需求的企業;交易的賣家則是綠色技術的擁有方,比如進行綠色技術研發的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個人。賣家可以在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的平臺上發布相關綠色技術,買家可以通過平臺了解、“選購”自己需要的綠色技術。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環資處四級調研員劉敏認為,成立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能更好引導綠色技術創新,加速成果轉化應用,加快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構建,培育壯大綠色技術創新主體,增強我國在綠色技術領域的“造血功能”。
6月9日中心揭牌這天,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等在內的第一批30項技術成果也同步正式上架,等待買家。
由浙江大學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的二氧化碳捕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致力于攻克我國現存燃煤電廠改造等領域難題。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方夢祥說,“我們國家現在一年的排放有100多億噸的二氧化碳,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所以我們浙江大學開發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通過)綠色技術交易中心,我們就可以把大學開發的技術放到中心進行交易。大學作為技術創新的源頭,如何能夠跟企業結合,這個綠色(技術)的交易平臺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
氫電耦合智慧管控系統由軟件平臺和硬件設備組成,是國網浙江電力自主創新研發的氫電轉換系統平臺。該系統能夠對氫電等新型能源進行集中監測、數據采集、智慧分析及遠程控制。
國網浙江電科院專家章雷其說,“這套系統能夠有效應對未來大量分布式能源接入電力系統帶來的挑戰,這也是我們落實‘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具體實踐。該系統能實現氫能與電網的高效互動、融合,從而改善電網運行彈性。我們希望通過上線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讓更多能源和電力行業企業能夠了解、運用這套系統,共同推動能源行業的低碳發展。”
華能浙江分公司運營中心主任陳文杰表示,華能集團作為發電企業,對于前沿的綠色技術有較大的需求,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讓企業獲得前沿的綠色技術,助力企業高效節能,同時也希望跟高校和研究機構通力合作,協同創新。
通過搭建平臺、拉動綠色技術供需雙方促成交易的方式,聚焦解決現在綠色發展過程中的技術流動問題,該交易中心為綠色技術的蓬勃發展和經濟價值的充分發揮帶來了全新的可能。除提供交易平臺外,它還是信息集散地和綠色技術產生之地。
綠色技術交易高端服務平臺
聚焦交易機制規范化、交易流程便利化、交易監管閉環化,全力打造供需信息對稱、交易撮合精準的綠色技術交易平臺,為綠色技術創新創業創造提供全方位全鏈路的服務支撐,全面推進“政產學研金介用”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深入推動綠色技術領域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帶動綠色技術產業鏈上下游價值創造和價值共享,綠色技術交易能級和規模達到全國前列。
綠色技術創新“前沿窗口”
推動國內外綠色技術領域科技、產業、金融等要素進一步集聚融合,推進綠色技術協同創新。聚焦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綠色交通、碳捕集封存與利用(CCUS)等市場需求大、減碳作用明顯的綠色技術,充分發揮交易對綠色技術研發的導向和強化作用,推動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綠色技術研發體系。
綠色技術領域“重要智囊”
密切跟蹤綠色技術領域前瞻性、引領性科學技術研究和科學技術攻關及核心裝備制造等,持續關注綠色技術發展戰略、政策、創新技術、產業布局等最新進展,部署綠色低碳領域前沿技術、戰略、政策、體制機制等的創新研究以及深入挖掘分析,掌握創新和發展的主動權。打造成為綠色技術高端智庫,激發更高質量的綠色技術創新。
綠色產業孵化試驗基地
聚焦綠色能源、綠色制造等領域前沿綠色技術,推動開展應用示范,強化綠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引導培育一批有特色、有競爭力、有引領性的綠色技術產業鏈,賦能重塑綠色產業發展新空間。
國內國際交易樞紐節點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規劃需求,緊盯國際國內綠色技術發展方向和市場趨勢,以國際視野部署綠色低碳領域前沿技術,暢通創新要素循環,打造具有國內引領性、國際影響力、全面開放的市場化綠色技術交易綜合性服務平臺。
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的重要使命,該中心將圍繞能源、工業、交通、建筑、農業、居民等領域發展需要,尤其是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中的“卡脖子”技術,加強綠色技術創新主體培育,加速綠色技術的成果轉化,打造成為我國綠色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