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成都首屆國際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大會舉行期間,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葉思宇向記者表示:“中國氫燃料電池的加氫站目前還非常少,現階段由于國家標準和安全方面的相關政策,加氫申報相對比較困難,但很多地方也正在積極努力。”
有著21世紀“終極能源”之稱的氫能被視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之一,可廣泛運用于交通、電力等領域,并被不少國家、車企和學者認為是“終極新能源汽車解決方案”。
近年來,在國家科技計劃和產業技術創新工程的支持下,我國也開展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究、開發、示范、運營工作。但隨著技術進步與產業化推進,一些問題也顯現了出來。
“中國氫燃料電池的加氫站目前還非常少,現階段由于國家標準和安全方面的相關政策,加氫申報相對比較困難,但很多地方也正在積極努力。另外從燃料電池再到產業化,步伐也比國外要慢一點。”4月22日,在成都首屆國際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大會舉行期間,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葉思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產業化運用還較薄弱
氫能作為能源載體的具體應用模式,涉及新能源制氫補充發電、燃料電池汽車、分布式發電等領域。所以氫能的應用場景具有很強的多樣性,如未來能夠形成電力、供熱和燃料相互交叉的應用網絡,將大幅降低其使用成本。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預計,到2050年,全球氫能將占能源比重的18%,減排60億噸的溫室氣體。
由于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鏈條長,涉及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站建設及運營,以及氫燃料電池研發等多個環節,其帶動效應強、應用范圍廣,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在葉思宇看來,對于燃料電池,不論是科技工作者還是企業,一直在埋頭苦干,投入了很多精力。早些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技術就相對成熟了,后來鋰電池發展比較快,因此鋰電池商業化和產業化的步子要比氫能源電池要大一點。氫能源電池和鋰電池是相互競爭的,又是相輔相成的。
實際上,盡管當下國內氫能發展引起了各地高度重視,但是在產業化和商業化方面還有所欠缺。
葉思宇告訴記者,就產業化而言,中國氫燃料電池的加氫站目前還非常少,現階段由于國家標準和安全方面的相關政策,加氫申報相對比較困難,但很多地方也正在積極努力。
“中國國內氫燃料電池近年來進步很大,但是從燃料電池研發到產業化,還是有一點短缺,因此商業化比國外的企業慢一點。”據他介紹,現在很多院士也建議,氫燃料電池首先應集中在物流車、大巴等比較能控制的范圍加以應用。
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葉思宇接受采訪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靳水平 攝
至于推廣方面,在葉思宇看來,國內在氫能的推廣方面所做的努力,在世界范圍來看都是最積極的。主要原因是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企業,都對氫能在未來生活中的應用有了更深的認識,“不僅僅局限于氫燃料汽車”。
四川應搭建長效省級氫能平臺
當前,氫能發展備受關注。發現、開發和利用氫能已成為全球產業創新和能源轉型的方向,特別是氫燃料電池汽車,已成為汽車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
從國外來看,豐田汽車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便開始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并取得世界矚目的成果。目前,豐田汽車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路線集中在金屬板電堆,主要應用于乘用車領域。
而據媒體公開報道,4月18日,韓國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副社長、商用事業部本部長李仁哲在成都透露,將會在四川生產氫燃料電池汽車整車。
有分析認為,韓國車企選擇在川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并不意外。四川水力資源豐富,擁有較好的汽車制造業基礎,2018年,全省水電裝機容量居全國第一,但豐水期仍存在“棄水”問題。將棄水電量制氫,既可以消化過剩電量,又可以為氫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干勇認為,四川是以水、天然氣為主的能源省份,同時面臨傳統能源過剩、天然氣供過于求等問題,發展氫能產業基礎雄厚,優勢突出。
干勇建議,四川應發揮天然氣和水電優勢,探索并深度參與到碳交易機制在氫能體系中的應用,實現綠色氫能的市場化。同時,四川應搭建長效省級氫能平臺,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將平臺加入中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聯盟。
“還應與美國、日本和歐洲等氫能組織建立聯系,吸引國際人才和公司到四川合作落地,共同突破一些工程技術難題。”干勇指出。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