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天源5月5日晚間披露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公司股票交易價格連續3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
公司表示,全資子公司南京新材料研究院日前簽署《“氫燃料電池石墨雙極板材料”項目合作協議》,該項目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進度存在不確定性,該項目未來市場規模和技術可替代性等方面也存在不確定性。現階段投入資金較小,該項目不會對公司本期及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
集體漲停
“五一”假期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氫燃料電池概念表現亮眼,紅陽能源、京城股份、八菱科技、中鋼天源、鎮海股份、中泰股份等多只概念股集體漲停。
今年以來,氫能源電池概念受到市場熱捧。1月,全柴動力等概念股創出多根陽線,引爆氫能源概念上漲行情。3月中下旬,以厚普股份為代表的氫能源概念股大幅上漲,沾“氫”即漲力道不減。
政策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穩定汽車消費,繼續執行新能源汽車購置優惠政策,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
4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表示,氫燃料電池汽車和采用鋰電池的純電動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技術路線。從技術特點及發展趨勢看,純電動汽車更適用于城市、短途、乘用車等領域,而氫燃料電池汽車更適用于長途、大型、商用車等領域。
國海證券研報指出,鋰電池汽車進入少補貼、后補貼時代,而政策對燃料電池補貼扶持力度較大,我國將大力推進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發展。
根據補貼政策,2019年過渡期內(2019年3月16日-2019年6月25日),期間銷售上牌的燃料電池汽車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8倍補貼,大幅高于鋰動力電池汽車。過渡期后,地方仍可繼續給予補貼,退坡后的地補將轉向加氫充電等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國海證券研報,補貼政策的大力傾斜,將加速氫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
《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2016)》提出,到2030年,氫能產業將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產值將突破1萬億元;加氫站數量達到1000座,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達到200萬輛,高壓氫氣長輸管道建設里程達到3000千米。
黃利斌指出,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整車成本較高,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下一步,工信部將聯合有關部門開展示范運行,破解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商業化難題,大力推進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
提示風險
從目前情況看,氫燃料產業存在推廣難度大、技術不夠成熟、配套制度以及產業鏈仍需完善等問題。
黃利斌表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還依賴于整體氫能產業鏈的發展及相關的政策、標準、法規的不斷優化完善,某種程度上比電動汽車的推廣難度可能還要大。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功率扭矩等動力性相關指標以及制造成本方面尚不及純電動汽車,且高昂的成本和對分布較廣的加氫站的極度依賴也阻礙了燃料電池乘用車的推廣應用。
業內人士認為,技術、成本、規模和市場等方面,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都需要較長的培育期。
事實上,除了中鋼天源,其他相關概念股紛紛在提示風險。中泰股份早在4月11日晚間便提示風險稱,目前公司制氫技術以及業績仍主要應用于化工領域,液化氫的核心部件亦只應用于國家實驗裝置,尚未為公司在燃料電池行業應用領域貢獻利潤。
同時,氫能源利用在國內尚屬新興事物,燃料電池車的技術突破以及普及推廣、儲氫技術的突破、政府的推進力度和財政補貼政策的落實以及公共的接受度等因素,均決定了氫能源產業鏈的市場化節奏,任一環節未能取得實質進展都會影響行業發展,未來氫能業務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尚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