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摻氫帶動氫能全產業鏈發展,2060年產值將達到2600億元
來源:華夏能源網 2023-03-23
3月22日,《天然氣管道摻氫輸送及終端利用可行性研究》(以下簡稱《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順利召開。
據悉,該《研究》明確了天然氣摻氫技術對未來碳中和能源體系構建的重要意義,厘清了我國發展天然氣摻氫的難點和重點,提出了我國天然氣摻氫的發展路徑,可為相關國家能源規劃的制定提供支撐,有助于推動天然氣摻氫產業健康發展。
會上,北京市煤氣熱力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道石研究院總工程師王洪建就該《研究》進行了具體匯報。
王洪建表示,發展天然氣摻氫技術能夠大規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綠氫,實現大規模氫儲能,有效解決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
以我國目前的天然氣消費量計算,天然氣摻氫比例為10%(體積比)時,具備300多萬噸/年的氫氣消納能力,消納1700多億度綠電,從而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產結構中的滲透率。
預計2030年通過天然氣管道摻氫可具備消納綠氫150萬噸的能力,可利用綠電834億千瓦時,占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的1.8%(含風、光、水) ; 預計2060年通過天然氣管道摻氫可具備消納綠氫1691萬噸的能力,可利用綠電9405億千瓦時,占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的6.9% (含風、光、水)。
而且,我國已將天然氣摻氫技術納入到《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通過天然氣摻氫技術有助于實現我國終端利用的碳減排,預計到2030年,天然氣摻氫技術的碳減排潛力可達到10-20Mt/年。預計到2060年,天然氣摻氫技術的碳減排潛力可達114~229Mt/年,碳減排貢獻率可達到1.22%~2.46%。
此外,王洪建還表示,用摻氫天然氣作為燃料可緩解天然氣的供應壓力,預計2030年通過摻氫可替代天然氣約51億立方米/年,2060年替代天然氣約572億立方米/年,從而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在頂層設計方面制定了氫能發展規劃,提出開展摻氫天然氣管道、純氫管道等試點示范。國家科技部和多個地方科技規劃中布局了天然氣摻氫技術。
從效果來看,現在已有2個示范項目完成了10%摻氫技術的研究;10%~20%摻氫比的研究和12個重點示范工程正在試驗/施工/設計/可研/論證階段。
未來,發展天然氣摻氫技術能夠帶動氫能全產業鏈的科技創新,將提升國家能源領域高端裝備制造技術水平,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預計2030年天然氣管網摻氫比例最高可達到30%,每年約150萬噸綠氫摻入管網,全產業鏈年產值將達到500億元。2060年天然氣管網最高摻氫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到50%以上,綠氫年需求量有望達到1691萬噸,全產業鏈年產值將達到2600億元。
最后,《研究》還對未來天然氣摻氫的發展進行了六項建議:
一是制定氫氣管道輸送(摻氫/純氫) 專項規劃,統籌推進天然氣摻氫規模化應用;
二是建立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天然氣摻氫產業安全監管、技術與運營管理標準體系,保障天然氣摻氫產業健康安全有序發展;
三是加大對天然氣摻氫全產業鏈的補貼政策及金融支持,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四是加強“政產學研用”機構合作,促進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建立有效的共享平臺與合作機制;
五是構建天然氣摻氫適應性評估方法及數據庫平臺,積極推進天然氣摻氫的應用示范,實現“氫進萬家”;
六是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成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強天然氣摻氫關鍵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