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氫能大事 | 百川能源1億元設立氫能子公司;上市三年,億華通虧損繼續擴大;2000萬!風電龍頭加碼氫能......
來源:原創 2023-08-21
一、百川能源1億元設立氫能子公司!
8月14日,海南百川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注冊成立。該公司由百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出資1億元設立,主營業務包括站用加氫及儲氫設施銷售,氣體、液體分離及純凈設備制造,以及氣體、液體分離及純凈設備銷售等。百川能源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白恒飛擔任百川氫能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二、上市三年,億華通虧損繼續擴大
近日,億華通(SH:688339)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預警公告。初步評估,上半年億華通歸母凈虧損較去年同期6000萬元增加約30%(即約7800萬元)。
對于虧損擴大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是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約40%所致。公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營收下降,一方面由于燃料電池行業仍處于商業化初期,公司經營業績具有一定波動,營業收入通常集中于下半年;另一方面是中國政府首次推行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及相關支持政策的正面作用影響推動了公司去年同期的燃料電池系統銷售的增加。
億華通進一步解釋稱,燃料電池行業受季節波動性影響較大,上半年是淡季,銷量比較小。
三、2000萬!風電龍頭加碼氫能
8月8日,北京明陽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該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元,由明陽集團等多家單位共同持股,其中明陽集團持有55%股份、為最大股東,明陽集團董事長張傳衛擔任該公司法定代表人。今年6月1日,張傳衛曾表示,明陽集團致力于成為國內領先的“電氫融合”一體化氫能解決方案提供商。
四、全國首臺!固態儲氫獲得新應用
全國首臺基于固態儲氫技術的應急電源車在廣州試運行。該項目是廣州供電局科技項目“基于固態儲氫技術的氫能應急電源車集成研究”的研發成果,項目旨在攻克氫能應急電源車整車設計、配置優化、運行控制、系統集成等關鍵核心技術。據介紹,該氫能應急電源車相較于以往傳統的應急發電車,不僅實現了100%綠色低碳用能,還集成了固態儲氫系統、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等多種元件,其中,固態儲氫系統可存儲100kg氫氣,搭載的4個額定功率50kW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可在200kW額定發電功率下持續供電6小時。
五、秦氫元能源完成天使輪融資
近日,秦氫元(陜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順利完成了由英諾天使基金領投的天使輪融資,規模近千萬元。這筆融資將為公司在空壓機產品的定型、產線搭建、市場拓展和技術研發升級等方面提供強大的發展動能。
六、農機企業跨界燃料電池!擬收購氫能公司51%股權!
吉峰科技公告稱,8月9日與盛世盈創及其全體股東簽訂協議,擬出資2500萬元收購盛世盈創氫能科技(陜西)有限公司51%股權,這或許意味著吉峰科技將跨界入局氫能燃料電池業務。盛世盈創是在陜西成立于2022年的氫能公司,主要從事氫燃料電池系統、仿真系統及其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
七、英特利攬獲國內首個千方級離網制氫整流電源項目
在全球首套大容量離網制氫整流系統成功投運后,英特利成功攬獲國內首個千方級離網制氫整流電源訂單。該風電儲能制氫一體化項目總投資2.65億元,計劃建設25兆瓦風電機組,配套建設20%容量的電化學儲能設備,以及3套電解水制綠氫設備,未來可年產綠氫1123噸。
八、全球首座乙醇重整加氫站在巴西啟動
世界上第一座基于乙醇的可再生氫氣(H2)試驗性加氫站在巴西圣保羅大學(USP)校園內啟動。每小時可生產4.5公斤氫氣,最多可為三輛公共汽車和一輛輕型汽車提供燃料。根據巴西國家石油、天然氣和生物燃料局(ANP)制定的研發條款,殼牌巴西公司將為該研發項目提供5000萬雷亞爾(約1000萬美元)的投資。
九、日本洋馬宣稱船用氫燃料電池成功商業化
日本洋馬動力技術公司宣布,該公司已成功將船用氫燃料電池系統商業化,并計劃在一系列船舶上安裝該系統。該系統能夠實現零排放,其標準系統的額定輸出功率為300千瓦。洋馬表示,該型船用氫燃料電池系統適用于多種船舶,特別是加氫相對容易的沿海地區運營的客船、工作船和貨船。
十、2024年德國政府將投入570億歐元用于綠色基礎設施建設
據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的消息,為應對氣候變化,近日德國政府批準了分配570億歐元(合63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旨在實現2045年達到溫室氣體中和的目標。可再生能源:德國計劃將126億歐元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進一步推動綠色能源的應用。其中,86億歐元將用于加強氫能產業,為能源轉型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