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破記錄!
來源:原創 2023-11-15
伴隨冷空氣南下,能源問題再度成為國際熱門辯題,而巴拿馬運河上的“大堵船”,也將熱度再度提升。
當地時間11月13日,受到干旱影響的巴拿馬運河上的百余艘貨船進行的最新一次拍賣中,來自日本的一家能源企業為一艘液化石油氣運輸船付出了397.5萬美元的“插隊費”,約合人民幣3000萬元。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對此表示,在拍賣中出價最高的通常是液化石油氣或液化天然氣運輸船。
美國運往亞洲的油氣運輸成本飆升,會否給已疲軟的市場帶來一絲沖擊還需考量。國際油氣市場上的白富美卻
降價尚未確定,但在國內,圍繞天然氣降碳的一場試驗已經獲得圓滿的成功。
11月13日從國家管網集團獲悉,由該集團組織開展的國內首次摻氫天然氣管道泄放噴射火試驗與封閉空間泄漏燃爆試驗日前成功實施,填補了我國長輸天然氣管道摻氫泄放燃爆驗證試驗的空白,為實現天然氣長輸管道摻氫輸送技術自主可控奠定了重要基礎。
利用在役天然氣管道進行摻氫輸送,一直是國內外較為關注的熱點技術,但受到條件限制,怎么摻,摻多少,始終在示范階段,尚未大范圍推廣開來。
突破記錄
這一試驗打破了此前中國石油在寧夏銀川寧東天然氣摻氫管道示范項目上實現最高摻氫比例24%的新記錄。
國內關于天然氣摻氫的試驗一直在開展中,今年年初,國內首個面向真實居民用戶摻氫天然氣入戶應用示范成功開展。
由國電投開展的天然氣摻氫入戶應用示范中,將“綠氫”混入天然氣,通過管道輸送至該小區20戶居民家中。
4月16日,中石油宣布在寧夏寧德的天然氣管道(長397公里)上實現了長距離輸氫技術的突破,氫氣比例逐步達到24%,整體運行平穩。這一突破為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的遠距離氫能運輸提供了技術支撐。
天然氣摻氫是通過將一定比例的氫氣注入到天然氣中,形成的一種混合氣體(HCNG),通過天然氣管道將摻氫的天然氣輸送至終端用戶,隨后直接利用、或者將氫氣提純后分別單獨使用。
天然氣摻氫有著“凈、效、消、保”的優點。
首先,可實現高效低成本輸送大量氫氣;其次,作為輸氫管道,能夠實現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消納;還可降低天然氣利用過程的碳排放強度;最后,天然氣摻氫是燃氣資源的有效補充,能夠保障燃氣供應安全。
據悉,本次試驗是我國最大尺度的管道摻氫天然氣燃爆工業驗證試驗。
試驗選用X65鋼級、323.9毫米管徑管道,放空立管高度為5米,試驗壓力高達12兆帕,最大摻氫比例為30%,模擬的封閉空間結構參照輸氣管道閥室建設。
“試驗通過獲取全尺度噴射火熱輻射強度、封閉空間燃爆壓力、火焰溫度及長度等參數,揭示摻氫天然氣火焰傳播與燃爆機理,確定管道輸送最佳摻氫比例,為建立摻氫天然氣管道安全標準體系提供數據支撐。”國家管網集團研究總院新能源儲運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彭世垚說。
根據數據,按摻氫比(體積比)10%~20%測算,預計2030年有2.7×106~6.3×106t氫氣摻入天然氣管網;按照“制儲輸用”全生命周期成本(30元/kg)計算,全產業鏈產值將達800~1,800億元/年。
此次摻氫天然氣燃爆試驗將氫氣比例提高到30%,為實現大規模氫儲能,有效解決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消納提供了現實可能。
摻氫前景
天然氣管網摻氫輸送技術理念在1972年便已提出。隨著各國發展氫能戰略的確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快速增長,天然氣供應吃緊,各國接連開展了圍繞天然氣摻氫的可行性研究、天然氣管道摻氫輸送示范工程建設。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我國幅員遼闊,在“能源金三角”的風光消納借助氫儲能能在最大范圍內減少損耗,然而氫氣運輸卻成為“西氣東輸”的一大攔路虎。
目前,大規模儲氫受到成本、基礎設施的挾制,并且進行氫能運輸需要合適的管道網絡系統,亟需解決的棄風棄光以及基建成本迫切需要一個接口。
天然氣與氫氣在運、輸、用的相似特點,可以為其尋找到大量的融合機會,利用現有天然氣管道進行天然氣摻氫的運輸可節省龐大的基建成本,同時達到降碳的目標。
我國在天然氣摻氫產業方面起步較晚,缺乏全面的技術體系和成熟的工程實踐,尚在初步示范與試驗階段,截止目前有遼寧朝陽天然氣摻氫示范項目、山西晉城天然氣摻氫示范項目、河北張家口天然氣摻氫入戶項目等。
其中,遼寧朝陽天然氣摻氫示范項目作為國內首個綠氫摻入天然氣示范項目,于2019年底正式投入運營,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堿液產生10Nm3/h的綠氫,設計摻氫比為3%-20%,實際運行以10%的摻氫比例做為燃料使用。
從2022年開始,國內天然氣摻氫項目的熱點發生了兩個重點變化:從運輸環節向應用環節發展,從民用領域向工業領域發展。
這也意味著商業化的進程加快了。
在長期以來,由于天然氣摻氫的經濟性未能得到大規模的驗證,技術上也有所欠缺,因此在天然氣摻氫產業的標準上也始終是眾口不一。
就在今年,由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研究總院主編的《天然氣長輸管道摻氫輸送適應性評價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啟動,標志著我國天然氣長輸管道摻氫輸送領域第一個團體標準即將出爐。
標準的出爐為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結合技術手段的推動,最終促進氫能產業的發展,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