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打“價格戰”!氫能汽車如何破局?
來源:原創 2024-03-18
2024對各大車企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尚未開春,國內汽車市場以比亞迪降價為節點,各品牌紛紛以降價的形式,打響了國內汽車降價的第一槍。
2月19日,比亞迪以百公里油耗3.8L,7.98萬的價格,發布了秦PLUS、驅逐艦05榮耀版,瞬間便引爆了國內汽車市場。
各大車企試圖在第一季度“爭上春山”之時,新能源汽車卻面臨著“冰火兩重天”的嚴峻態勢。
在這場汽車降價的接力棒大戰中,新能源汽車不僅因其參戰降價程度顯著,更是面臨著 “to be or not to be”的壓力。
面臨如此的車界行情,氫能汽車咖位攀升難度不禁令人咂舌。
市場遭背刺
3月3日,走在“反氫”道路上頭號大拿——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再次猛烈炮轟氫能源。
馬斯克表示,氫能源車為“一種非常糟糕且愚蠢的技術”。
在這一次針對氫能汽車的發言中,馬斯克特意提到氫能技術路線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而且運輸危險。
著重于電池、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才是可持續交通的正確方向。并指出當前氫氣生產大多依賴化石燃料,這并不符合可再生理念。
馬斯克對氫能汽車的炮轟是綿延數年而不止的,多年前,馬斯克就曾公開表示,氫燃料電池蠢得令人難以置信,根本不可能會成功。
這無疑打破了氫能汽車市場“偽裝的平靜”。
在此之前,盡管國內各家車企打的難舍難分,但或許是所處階段的影響,同為新能源汽車中的氫能源汽車卻所受波及甚少,因此馬斯克此舉將氫能汽車也小小的送上熱搜逛了一圈。
而與之相反的,是走在氫能反黑道路上的氫能狂熱分子——豐田,罕見的氫能汽車降價。
就在今年年初,同樣疲軟的美國氫能汽車市場引發了另一場降價,3月4日,豐田在北美加州開始大幅降價甩賣氫能源汽車Mirai。豐田向指定經銷商發出公告,稱將為購買氫燃料Mirai的用戶,提供40,000美元(約合人民幣28.79萬元)的折扣,這幾乎相當于一臺特斯拉Model 3的價格。
補貼后,豐田Mirai的價格降至27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9.4萬元),相當于車價打了6折。
而補貼之外,豐田還提供了六年或價值15,000美元的免費加氫服務,盡管當今的美國加氫市場并不能提供完善的加氫服務,但高額補貼確實實惠的擺在了眼前。(相關內容詳情見:殼牌氫能業務再現巨大調整)
而國內的氫能汽車雖然沒有“氣短”“炮轟”之患,但在電車市場的擠壓下,不占優勢的成本卻也并沒有為其爭取更多的消費動力。
局勢錯綜復雜
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統計,截至3月15日,2024年已有51款車型降價,其中純電降價達26款,插混降價達13款,燃油車只有4款。
砸錢降價,對當下的氫能源汽車來說并不具備優勢。
近日,隨著KOGAS決定停止對韓國氫能源網絡HyNet的進一步投資,現代汽車面臨著肩扛維持HyNet運營的關鍵責任,這也使得其財務壓力驟增,資金短缺問題將成為現代汽車雄心勃勃的國內氫能經濟計劃脫軌的重要因素。
而此前德國就曾因財務危機,在氫燃料電廠的建設上遇到了瓶頸。(相關內容詳情見:德國氫燃料電廠夢碎)
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5.2萬輛和120.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8.2%和29.4%,市場占有率達到30%。
而未參加這場“降價大戰”的氫能汽車也只能望而興嘆,難道真如馬斯克所言,氫能汽車沒有未來?
或許需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畢竟快速加注和長續航里程的優勢還是很香的,而覆蓋率全球領先的加氫站也為其提供了保障。
盡管馬斯克等業內人士對氫能源持懷疑態度,但仍不乏汽車廠商正在積極研究和開發氫燃料電池技術,包括豐田、現代和國內的制造廠商。
按照豐田的預測,到2030年,歐洲、中國、北美的氫能市場規模將爆發式增長,燃料電池市場面向2030年規模也將迅速擴大,達到每年5兆日元的水平。
當下氫能面臨的不是來自特斯拉以及大眾總裁的質疑,而是來自成本的制約。高企的價格使得氫能源汽車的受眾被縮小,隨著兩會將發展氫能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國內氫能產業的發展即將迎來一波助推,國內汽車廠商抓住機遇,降本的同時,完成儲運的技術改革,真正做到氫能源汽車的推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