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爾茨打卡氫能公司
來源:原創 2024-04-18
今年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第一站沖向山城氫企。
應國務院總理李強邀請,德國總理朔爾茨于4月14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
舒爾茨此次來華,不僅僅是簡單的外交來往,兩天的政治經濟行程安排中,其隨行大隊格外搶眼。
此次朔爾茨攜環境、農業、交通3名內閣部長作為代表團成員一同訪華,此外,由西門子、寶馬、奔馳、蒂森克虜伯等重量級企業的相關負責人組成的經濟代表團也隨同訪華。
先探氫能
4月1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抵達重慶,展開訪華之旅。
重慶!這座山城成為了德國總理訪華的第一站,而在重慶,他的第一個參觀點選在了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
朔爾茨此次所參訪的博世氫動力,成立于2021年,由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德國博世集團和慶鈴汽車集團分別持股60%和40%。
據慶鈴汽車官微介紹,從一開始,博世氫動力就被定位為將被打造成博世氫燃料全國第一研發中心、國家級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生產基地、國家級氫能源商用車生產基地。
目前,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先后實現75千瓦到190千瓦的氫動力模塊量產應用,300千瓦的產品年內有望小批量生產,其氫動力總成產品出貨量達1000多臺,位居國內前列。
朔爾茨在企業相關負責人的介紹下,了解博世與中企合作的最新成果。在工作人員指引下,朔爾茨為完成預裝的氫動力模塊拴緊最后一顆螺絲,向身邊工作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去年12月13日至1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四川、重慶調研時,也到訪過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
這也使得該公司先后被中德兩國總理關注和考察,而氫能也成為此次朔爾茨訪華中中德合作的首個重點項目。
至于為何選在重慶,其背后原因也很值得深思。
作為東西南北四向貫通的關鍵樞紐,重慶牢牢抓住“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機遇,吸引外資企業持續加碼重慶。
中歐班列、使得重慶輻射范圍擴大,跨國合作、業務拓展充滿了可能性,德企在重慶的發展建設中,含量不斷增加。截至2024年2月,德國累計在渝設立84家外資企業。主要涉及制造業、建筑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等。
而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目前已經成為博世在德國之外,量產氫動力系統最為重要的工廠。
重慶在去年12月還提出要以博世氫動力作為發展支點之一,打造“西部氫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尋出路
此次訪華已經是舒爾茨自2021年12月上任以來的第二次訪華,從時間維度上來說,是前所未有的。
不同于2022年底,被來自西方盟友的強烈批評嚇得當天往返,此次舒爾茨訪華創下來以往他在國外訪問最長的時長,3天時間到訪重慶、上海和北京,在這三天的安排中,雙方就經濟互利合作進行了深度交流。
氫能近年來在德國清潔能源發展中的比重被不斷提高,2023年,德國發布的新版《國家氫能戰略》強調了“綠氫”的優先發展地位。
但德國并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綠氫的生產,根據德國《國家氫能戰略》預計,到2030年,德國約50%到70%的氫能需要進口。
但在過去的一年中,德國經濟出現了負增長,實際GDP比上年下降了0.3%:德國的工業新訂單在2023年10月環比下降了3.7%;關鍵俄烏沖突導致的能源危機、通貨膨脹壓力、工業產出不佳、全球需求疲軟等還在繼續。
氫燃料汽車則是重慶與德國具有更大合作前景的領域。目前,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盟國家將氫能看作是實現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受此影響,最近德國的幾家車企開始探索與國內新能源企業合作,像大眾與小鵬、奧迪與吉利,還有博世集團宣布在蘇州投資約10億歐元打造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及自動駕駛研發制造基地,大眾宣布在華斥資10億歐元建立純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創新和部件采購中心。
有國際關系研究學者表示,從訪問團配置來看,朔爾茨本次行程十分重視中德經貿合作與發展,未來兩國在新能源、人工智能領域或將有更大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