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測2050年,氫能將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接近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產值高達120000億元。
面對這個正在走來的12萬億產業,傳統能源巨頭憑借強大的基礎設施、資金實力、產業優勢,表現出足夠的熱情,欲搶占先機。據北極星氫能網統計,目前已經有電力、核能、石油化工、煤礦等眾多行業央企、國企從上游制氫、中游儲運、下游燃料電池以及應用上涉足氫能產業鏈。
“五大豪門”搶占先機
國家能源集團
國家能源集團與氫能的淵源在合并之前。彼時,作為傳統能源巨鱷,早在2005年,神華集團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就建設了兩套每小時13.8萬立方米的煤制氫裝置;2016年,神華集團在江蘇如皋建立了一座日加氫能力2000kg左右的加氫站。
除此之外神華還在陜西咸陽、內蒙古包頭等地投資建設氫能項目,其煤制氫世界排名第一。國家能源集團擁有神華的經驗加持,其氫能產業實現了快速起步。
2017年11月28日,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和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并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即國家能源公司。
2018年2月11日,由國家能源集團牽頭,國家電網公司等多家央企參與的跨學科、跨行業、跨部門的國家級產業聯盟——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簡稱“中國氫能聯盟”)在北京宣告成立。其中有多家中央企業帶頭參與,標志著我國氫能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正在開啟。
2018年3月13日,國際氫能委員會(Hydrogen Council)公布了新近加入的成員名單,包括中國國家能源集團等6家指導委員。
2018年10月11日,國家能源集團下屬準能集團,與氫能科技公司、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及濰柴控股集團簽署了《200噸級以上氫能重載礦用卡車研發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發氫動力礦車。這是繼客運公交專線之后,中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化發展在交通領域邁出的新步伐。
2019年2月26日,國家電投與國家能源集團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確定將在科技創新、新能源、核能利用、常規能源、境外項目、區域資產優化等重點領域合作,深化在煤電平衡、科技創新、氫能利用、智慧能源等領域的協同。
2019年5月,由國家能源集團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規模風/光互補制氫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項目正式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的立項批復,并進入啟動階段。
該項目主要針對冬奧賽區對綠色、低碳能源的重大需求,開展風光互補制氫系統關鍵技術的研究和示范,打造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高效率、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大規模風光耦合制-儲-輸-用氫系統綜合示范工程,服務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
2019年6月26日,國家能源集團作為中國氫能聯盟成員與同濟大學、鋼研集團、濰柴動力等30多家國內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大型骨干企業和科研機構歷時8個月聯合編制《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該書預測了中國氫能市場近中遠三期發展階態勢。
國家電投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在全國唯一同時擁有水電、火電、核電、新能源資產,重組前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是國家三大核電開發建設運營商之一,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資源優勢顯著。
2017年4月,國家電投科學技術研究院與清華大學汽車系簽署“北京2022冬奧氫能交通”合作意向書。后者在“十一五”及“十二五”的戰略規劃部署下,已重點攻關燃料電池、燃料電池發動機以及氫能開發等項目板塊,并已具備深厚基礎。
2017年5月,國家電投批準成立了旗下氫能相關業務公司——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營以氫燃料電池為核心的氫能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項目。
2017年9月,國家電投集團與騰華氫能、博石資產簽訂協議,共同投資10億元用于氫能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方向為氫能產業鏈創新企業,電能轉換、轉化及應用技術,清潔能源領域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2017年10月,國家電投集團研究院與遼寧省朝陽市人民政府簽約共建氫能源產業基地,項目一期總投資11.3億元,主要用于建設風電制氫應用示范及產業化項目、天然氣摻氫應用推廣示范項目、氫能交通和分布式供能示范及產業化項目。
2018年7月國電投成立了氫能工程領導小組,進一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對氫能技術研發、示范應用等工作的組織領導,并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
2018年8月,國電投與巨化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氫能源及儲能技術等領域的核心技術開發、關鍵部件制造、檢測與應用等方面展開合作。
2018年11月20日,國家電投的旗艦公司——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中電智慧綜合能源有限公司與林德集團綠色氫能戰略合作意向書簽約儀式在中電國際本部舉行。
2018年12月29日,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寶華一行調研國家電投集團中央研究院,劉寶華一行參觀了氫燃料電池實驗室和先進儲能技術實驗室,深入了解了國家電投在氫能與儲能領域的科技創新情況。
在合作伙伴層面,根據雪人股份在2018年12月對外公布消息,國家電投已與國內氫能領先企業雪人股份建立合作。這代表著國家電投在氫能合作伙伴方面已從高校和政府等擴展向市場化的企業,從側面展現出國家電投氫能和燃料電池業務的布局深化。
2019年1月22日,國家電投集團總經理江毅在國家電投2019年度工作會議上表示,國家電投已完成氫燃料電池相關催化劑、擴散層、膜電級、雙極板、電堆組裝、系統控制、空壓機等系統設備自主研發,實現燃料電池全產業鏈完全自主化。
此外,2019年國家電投要將清潔能源裝機占比提高至50%、發電量占比40%作為集團年度工作目標之一,在氫能等領域將論證、實施一批重點創新項目,包括氫燃料電池開發和中試線建設、大功率電堆系統開發及實驗室綜合測試等。
同月,國家電投與億華通、北汽福田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將共同推動京津冀地區氫能交通應用示范與推廣。根據協議,三方將于2019年完成燃料電池電堆樣機研發、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集成到樣車匹配,在2022年前實現1000輛燃料電池公交車生產,并推動相應加氫站建設。
2019年3月6日,國家電投與中船重工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本次合作雙方本著"優勢互補、互利共贏、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雙方合作關系,將在核能、風電、光伏、氫能等產業領域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2019年6月12日,國家電投中電國際與延慶區政府簽署《綠色氫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創新發展綠色氫能產業方面達成合作共識。雙方將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共同推進綠色制氫、加氫項目落地,探索氫能創新技術,促進氫能裝備產業發展,并配合北京市交通委、冬奧組委開展氫能交通示范應用,共同推動綠色智慧園區和低碳示范村莊建設,著力打造新能源應用示范區。
華能
華能在做張家口風電制氫及加氫站,為冬奧會供氫。
2017年7月,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科委)、北京昌平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北京未來科學城氫能技術協同創新平臺簽約儀式,包括華能集團等14家氫能技術單位聯合簽署《關于共建未來科學城氫能技術協同創新平臺的合作協議》。
2018年4月3日,金鴻控股發布公告稱已與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張家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意向在氫能領域、環保領域、可再生能源利用領域相關關鍵技術等實施全面戰略合作。
華能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許世森曾在論壇演講中表示,華能清能院在制氫方面這些年也做了很多工作,特點是現在能將電耗從5度降到4.3度電,已經實現的工業化,和蘇州(金力)國內最大的電解槽公司合作開發電極,使能耗進一步降低,2019年預計降到4.1度電。
此外,還和殼牌石油合作,出一部分資金在合作研究動態,波動范圍比較大的,從20%-120%電力的波動情況下,制氫的工藝能夠產出穩定的氫能。
核能集團不甘示弱
中廣核
早在2016年,來自中廣核的徐文輝在武漢的儲能大講堂之氫能及燃料電池專場上做了如下表述:
“據我所知,幾個能源央企都在做氫能方面的戰略,國家能源局、國資委也在鼓勵央企策劃建立相關氫能及燃料電池創新技術聯盟,通過共建技術平臺、產業基金等方式扶持我們的社會資本及雙創企業,共同推進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
中廣核是零碳能源提供商,擁有核、風、光、水、氣等清潔能源發電資產,目前我們也著眼于國內電力過剩的情況,希望發揮中廣核的作用,重點考慮P2G(電轉氣及氫儲能技術的應用)。
中廣核是國內“五大四小”電力企業中唯一擁有燃料電池電站的運營商,在韓國擁有十幾兆瓦的燃料電池電站。該燃料電池電站采用美國的MCFC燃料電池發電技術,中廣核新能源是這個電站的運營投資方。”
2017年4月,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支持下,中廣核聯合中金前海發展(深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發起設立了總規模30億元,一期規模10億元人民幣的氫能基金,并得到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創新引導基金、深圳前海引導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的關注與支持。
2018年8月29日下午,中廣核研究院系統中心向文元主任一行6人赴長島,縣長李俊杰、縣政府黨組成員駱濤及發改局、經信局、交通局、海漁局、北長山鄉、船務公司主要負責人在政府二樓會議室與向主任一行針對氫能動力轉換及氫能綜合應用示范等項目進行交流座談。
2019年4月12日,南都電源公告稱,將與中廣核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資本)、中廣核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產投),共同成立深圳白鷺氫能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擬定名)。新成立的基金將主要用于氫能及燃料電池領域投資。基金總規模擬定為5-10億元,首期規模擬定為2.01億元,在首期規模投資額超過70%時,協議三方可協商以增加基金出資額或新設基金的方式擴大基金規模。
中核
2018年10月,中國寶武、中核集團和清華大學三方啟動了共同研究核能技術與冶金制造技術如何協同以及創新技術鏈與產業鏈的可行性工作,之后迅速組建聯合工作團隊制定合作方案,確定工作內容,并完成了合作前景分析報告。
2019年1月15日,中核集團與中國寶武、清華大學簽訂《核能-制氫-冶金耦合技術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打造世界領先的核冶金產業聯盟。
2019年3月8日,中核集團在“中核集團‘兩會’代表委員見面會”上表示,已聯合清華大學已啟動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商用核電站的項目實施工作,并已基本完成其標準設計和評審,已啟動廠址選擇工作。
油氣巨擘后來居上中石化
2017年12月,中石化與佛山市、云浮市簽署加氫加油合建站項目協議,項目擬在原有加油站基礎上增設加氫功能,合建為加氫加油合建站。合建站的合建形式為二級加油站與三級加氫站合建,合建后為一級加氫加油合建站。這不僅有效節約土地成本,還可以依靠現有加油站銷售網點,這種模式在國內尚屬首創。
2018年9月5日,Hydrogen Council(氫能委員會是一個全球氫能技術的CEO聯盟)公布了新成員企業名單,中石化(SINOPEC)成為指導成員級別企業。至此共有五家中國企業在會,分別是長城汽車、濰柴、國家能源集團、中石化、Re-Fire重塑科技。
2018年10月,中石化與億華通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氫氣供應、車輛加氫、加氫站運營等方面展開全面深入合作。
2018年10月25-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這是日本首相時隔七年后的首次中國之旅。在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中石化與日本最大的石油進口承銷商JXTG簽署了一項關于氫能的意向合作協議。這表明中石化集團已在開始從石化能源向低碳、零碳、零排放能源轉型。
2019年5月13日,中國石化內蒙古分公司與鴻達興業簽署新能源發展合作的框架協議,以雙方共同推進加氫站發展為契機,將利用中石化現有網點增添加氫功能及加氫站的建設工作,提高中石化現有網點服務功能,實現共建、共享、共贏的合作模式。
2019年7月1日,中國石化宣布,國內首座油氫合建站——中國石化佛山樟坑油氫合建站正式建成,這是全國首座集油、氫、電能源供給及連鎖便利服務于一體的新型網點。據介紹,樟坑油氫合建站日加氫能力達到500kg,主要服務周邊使用氫燃料的公交線路及物流運輸車隊,氫燃料公交車加注一次只需要4分鐘,可續航300公里,具有加注效率高、續航里程長、零污染、零碳排等優點。
中石油
油氣公司在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的優勢主要有:資金實力雄厚;擁有完善的加油站網絡,為加氫站的審批帶來便利;改造加油站為加油加氫合建站工程也比較簡單。
2018年9月,湖北武漢首座加氫站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建成。該加氫站日加氫能力300公斤,核心設備由中極氫能聯合中國石油湖北公司、成都華氣厚普機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制造。
中石油計劃在北京、張家口加強推廣加氫站的示范項目。2018年9月,中國石油河北銷售公司與河北省張家口海珀爾科技有限公司、張家口交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在張家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圍繞氫能供給產業鏈成立合資公司,在張家口地區布局加氫站組網建設并承擔相應示范運營及日常管理。
煤老大們力求轉型
晉煤集團
晉煤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煤化工生產企業,由山西省國資委控股、國開金融公司、中國信達公司持股,近年來一直在煤炭更深層次、更清潔化利用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據悉,晉煤集團現有40%以上的自產煤炭,通過煤氣化形式用于自有煤化工項目。
2019年1月14日-15日,晉煤集團與法中能源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共同探索氫能源開發利用。
2019年3月1日至3日,法國阿海琺氫儲能公司總裁維西、阿海琺氫能集團戰略總監維貝克、法馬通公司副總裁顧德芬、法中能源協會主席張志成到晉煤集團進行訪問考察與技術交流。晉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鴻雙會見維西一行,就推動氫能合作項目發展深入探討。
在隨后召開的項目技術交流研討會上,晉煤集團與阿海琺集團根據調研結果,對天然氣管網摻氫、氫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系統應用兩個項目的示范地點進行評估,圍繞項目可行性進行深入交流。
2019年4月,晉煤集團與山西復興能源研究院就氫能源利用達成合作意向。
2019年6月17日至20日,山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惠寧率山西代表團對法國進行友好訪問。阿海琺集團與晉煤集團在大功率燃料電池應用、燃氣摻氫等方面即將開展合作。
兗礦集團
2018年11月,兗礦集團與日本株式會社泰和商事、日本能源環保國際促進會在氫能源利用領域達成合作意向,并簽署《氫能源利用領域項目推進工作合作意向書》。
2019年1月4日,兗礦與法國液化空氣集團簽訂框架協議,并牽頭組建山東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聯盟,計劃以煤制氫為基礎,合作開發完整的氫能生態產業鏈。據悉,兗礦還編制了氫能源產業3年行動方案,聚焦氫能、甲醇、合成氣、燃料電池等領域,構建智慧氫能產業鏈。
2019年1月18日,集團公司總經理李偉、外部董事陳宏帶隊到武漢氫陽能源有限公司考察調研,參觀氫陽能源工業園區和氫能實驗中心。1月24日,兗礦集團與武漢氫陽能源在山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確定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加快氫能示范項目推廣應用,共同開拓中國氫能市場。
兗礦集團表示將圍繞三年制氫規劃,進一步明確氫能產業主攻方向和方式路徑,牢牢把握技術發展與產業變革趨勢,遵循“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全面加強與氫陽能源有限公司交流合作,延長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核心資源要素向具有前瞻性、顛覆性的新技術聚集,向市場空間大的新模式、新業態聚集,形成煤炭深加工、低排放、高附加值、清潔轉化的綠色經濟產業鏈,力爭在新一輪能源革命和產業調整中搶占先機。
陽煤集團
2018年6月,陽煤集團與太原理工大學舉行共建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資料顯示,該聯合研究中心下設若干個專業研究院。先期成立氫能源電池聯合研究院和煤基衍生化工產品研究院。其中,氫能源電池聯合研究院將以高穩定的低貴金屬/非貴金屬催化劑的制備、高能效氫能源電池電堆結構優化及產品產業化為研究方向。
2019年4月16日,陽煤集團與太原理工大學、日本高化學株式會社、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太原理工大學迎西校區逸夫樓六層會議室舉行戰略合作項目技術交流會。四方代表在進行深入溝通了解后,簽訂了四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19年6月13日,陽煤化工全資子公司滄州正元化肥有限公司,更名為“河北正元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此前兩天,滄州正元化肥有限公司決定擬投資28.84億元,新建“煤炭清潔高效綜合利用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公司將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氫氣供應商。
同煤集團
2019年1月,山西大同2019重大突破工程行動動員大會召開,會上明確了推進能源革命向縱深發展的12項重大突破工程。其中,氫能及燃料電池工程中指出:同煤集團5000噸/年煤制氫項目建成。
2019年3月26日,大同市政府、大化所、同煤集團三方現場簽署備忘錄,共同構建大同煤基潔凈能源綜合發展戰略聯盟,致力于大同煤基能源清潔利用相關技術的研發、試驗、應用、推廣,以“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的機制,攜手前行合力推動能源革命向縱深發展。目前,同煤集團采用中科院大化所技術的煤制氫項目已經完成可研報告,正在深化方案設計。
潞安集團
2018年10月30日,潞安集團與德國阿斯彭斯有限公司(Aspens GmbH)舉行項目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共同簽署了《超純氫氣提取技術合作協議》和《氫燃料電池生產項目技術許可和技術服務協議》等。Aspens GmbH在氫氣制備,提純、儲存和能量轉化上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主要業務有超純氫氣制取、高能量密度氫氣燃料電池、超純氫氣產業綜合利用,并且還在繼續不斷研發低耗能高效率的氫能利用技術,為不同能源結構的開發量身定做解決方案。
2019年2月24日,潞安集團與美國AP公司在北京簽署了氫能產業戰略合作協議。加氫站作為氫能產業發展的一個基礎保障,AP公司將發揮在專利、設備、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快速推進項目的建成投產,竭盡全力配合和服務潞安集團,助力潞安集團早日成為中國清潔能源發展的排頭兵。
2019年4月24日,潞安集團與江鈴重汽簽署戰略合作,雙方將啟動氫能產業合作。潞安將進一步發揮在氫能資源方面的優勢,配合江鈴重汽在重汽行業的影響力,推進西安清潔能源發展和轉型綜改。
2019年5月24日,潞安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俊義會見了到我集團考察的東方 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曹劍綿一行,雙方就發展氫能產業進行了深入交流。座談中,雙方還就氫能產業發展、氫氣提純、加氫和氫燃料發動機相關技術進行了交流。
其他入局氫能產業的“國家隊”
東方電氣
2018年11月12日,三峽集團與東方 電氣集團在四川德陽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簽署前,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考察了東方 電機中型電機分公司、重跨廠房和研究試驗中心,并與東方 電氣黨組書記、董事長鄒磊座談。雙方合作由點到線,在抽水蓄能、海上風電、長江大保護、氫能和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技術研發等方面開展多領域合作。
2019年4月22日,中國東方 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國電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等7家單位聯合共同發起了成都氫能發展共享平臺,目前已吸引當地氫能產業鏈上下游近40家會員單位共同參與培育氫能新業態。
平臺旨在聯合成都市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科研院所、投融資主體,整合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在氫能產業發展方面的獨特優勢,發揮各自特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都氫能發展共享平臺宣告成立的同一天,成都市人民政府與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中國三峽集團、東方 電氣共同簽署了《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戰略合作協議》。17家單位同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17家單位在現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氫能產業發展得到了成都政府、企業的共同認可。
同月,東方 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投建的年產1000套氫燃料電池自動化生產線正式投入使用,宣告著中國西部首條氫燃料電池自動化生產線投運,標志著成都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取得進一步成果。
2019年6月26日,中國東方 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方 電氣集團”)全資子公司——東方 電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東方 投資”)與三峽集團下屬三峽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三峽資本”)、成都創新風險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成都創投”)在京簽署協議,共同成立東方 三峽(成都)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發起設立“東方 電氣氫能產業基金”。
濰柴動力
按收入計算,濰柴在我國制造業中排名第9位,在汽車行業中排名第2位,在汽車零部件行業中排名第1位。作為汽車行業的老司機,濰柴對燃料電池十分重視。從2016年到2018年,濰柴先后入股了3家海內外的燃料電池公司:中國的弗爾賽,英國的錫里斯,加拿大的巴拉德。一路高歌猛進之后,濰柴已成為氫能領域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2016年,濰柴動力對國內氫燃料電池領先企業蘇州弗爾賽進行戰略投資,并與后者在氫燃料電池客車、重卡等產品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2017年11月,公司與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Bosch)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通過合作,雙方將共同合作開發生產氫燃料電池及相關部件,公司將突破燃料電池商用車的核心技術并實現產業化,建立國際一流的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創新鏈和產業鏈。
2018年5月份,濰柴動力與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供應商英國錫里斯動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錫里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又于當年12月增持錫里斯股份至20%,成為錫里斯重要的戰略股東,雙方還計劃攜手在中國濰坊成立合資公司,在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2018年8月29日,濰柴動力牽頭的國家“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商用車產業化技術與應用項目》在濟南正式啟動。
同月,公司與全球氫燃料電池領軍企業加拿大巴拉德動力系統有限公司(Ballard Power Systems)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公司擬投資1.63億美元認購巴拉德19.9%的股份,成為巴拉德第一大股東。
同時,雙方將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聯合開發適合中國市場的下一代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以及應用于客車、商用卡車和叉車的下一代燃料電池模組。按照約定,合資公司注冊資本不低于10億元人民幣,其中濰柴動力持股51%,巴拉德持股49%。合資公司將擁有巴拉德下一代電堆及模組技術產品在中國商用車和叉車市場的獨家權利,同時雙方將圍繞未來技術產品展開深入合作。
2018年10月11日,在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高峰論壇期間,濰柴集團又與國家能源集團準能集團、國家能源集團氫能科技公司、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共同簽署了《200噸級以上氫能重載礦用卡車研發合作框架協議》,研制200噸級以上氫能重載礦用卡車。
2018年11月13日(加拿大當地時間),濰柴動力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濰柴動力(香港)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認購BallardPowerSystemsInc.(下稱“加拿大巴拉德”)19.9%股份,正式成為加拿大巴拉德第一大股東。
同日,公司與加拿大巴拉德于同日簽署《研發合作協議》,由加拿大巴拉德向公司提供技術研發服務,濰柴動力表示,公司與加拿大巴拉德開展合作,有助于公司在氫燃料動力總成性能和質量上實現突破,提升市場競爭力。本次聯合開發有助于公司未來核心技術的發展,將有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高端升級。
2019年1月4日,山東省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聯盟成立大會暨產業高峰論壇在濟南舉辦。以山東重工集團濰柴動力為代表的企業,將率先布局氫能源相關產業。董事長譚旭光表示,將積極探索山東省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模式,為山東省乃至全行業制定相關戰略規劃、產業政策及技術標準等提供支持,助力山東省在全國氫能產業發展中率先走出一步。
2019年5月2日,巴拉德對外宣稱,已與濰柴巴拉德合資公司達成協議,將向后者提供混合物供應部分燃料電池產品和部件用于模塊組裝。
中化集團
2017年,中化集團旗下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選定氫能作為四大重點推進領域之一,開始進行技術與項目積累。目前,中化能源在氫氣生產與應用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并與技術領先的國內外氫燃料電池企業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聯系。
2018年4月,中化國際與天津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就新能源汽車、鋰離子動力電池、燃料電池及相關材料的研究進行全面、戰略性的合作。
2018年10月23日,中化能源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科技創新中心(簡稱“中化能源氫能科創中心”)揭牌成立。該中心是由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聯合國內外領先科研機構開展氫能及燃料電池領域關鍵技術研發工作的科技創新平臺,標志著中化能源向燃料電池及其核心零部件領域展開了探索。
三峽集團
2017年12月,三峽集團與東方 電氣集團在成都就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合作開展交流,雙方就東方 電氣燃料電池技術及產品、燃料電池產業發展以及雙方未來合作模式等內容進行交流和探討。
2018年3月8日上午,三峽資本公司與美國普頓公司(PROTON ENERGY SYSTEMS, INC.)在濰坊高新區技術產業開發區簽署氫能產業合作協議,各方就制氫、儲氫和加氫先進裝備的研發和生產達成一致意見。根據協議,合作雙方將在濰坊市高新區成立合資公司,設立生產工廠和研發中心。
2018年11月12日,三峽集團與東方 電氣集團在四川德陽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19年6月,東方 電氣、三峽資本、成都創投共同成立東方 三峽(成都)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發起設立東方 電氣氫能產業基金。
中船重工
2018年1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所長李俊華在“燃料電池產業化路徑與政策環境”峰會上表示,中船重工集團的氫能產業鏈已經非常完整,七一八所在可再生能源制氫,包括氣體制氫、儲存、運輸和加工領域做了大量工作。
按照產業鏈條看,如果把上下游串起來,中船重工集團是在全國氫能領域,圍繞制氫、儲氫、運氫、用氫產業鏈最完整的工業集團。
七一八所在氫領域主要圍繞三方面,一是制氫設備:制備包括水電解制氫,包括純水的電解制氫,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65%,很多產品裝備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立的河北省的氫能工程技術應用中心,一直在研究利用可再生能源棄電制氫技術,實現相關消納和轉化。
二是氫的加注:研究集裝箱的加氫裝置,復制了鄭州宇通和佛山南海的加氫站的項目。
三是車載氫系統:為中車首列燃料電池機車提供相關裝備,包括氫氣加注服務。與億華通聯手合作在張家口圍繞冬奧會開展更加廣泛深入的合作。
2019年3月6日,中船重工與國家電投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本次合作雙方本著"優勢互補、互利共贏、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雙方合作關系,將在核能、風電、光伏、氫能等產業領域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2019年5月28日,邯鄲氫能源財富園項目動工。中船重工氫能裝備制造項目、新興能源儲氫裝備工業化項目正式簽約,成為氫能工業園首批動工創建項目。
同月,中船重工氫能源利用核心裝備體系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邀請了來自中國氫能聯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三一重工(600031)以及集團公司總部、相關成員單位的行業專家,圍繞氫能源利用核心裝備體系的研究建言獻策,以期將氫能源產業培育壯大成為集團公司新能源產業板塊的重要增長極,盡快實現我國氫能源利用核心裝備的研發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