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豐田加速發力純電動,本田延遲新一代燃料電池汽車上市,現代在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更為執著。
2019年初,現代汽車首席副會長鄭義宣就任國際氫能委員會聯合主席,協同集團內部鋼鐵、造船、汽車、建筑、電子等板塊資源,現代汽車內部也同步進行業務重組,以更好地推動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
相對豐田向全球無償提供近30,000項專利使用權,現代汽車正走得更遠,將面向全球開放銷售整個燃料電池系統。
氫能作為韓國三大戰略投資產業,現代得到韓國政府全力支持,尤其在日韓貿易戰升級的背景下更是不容有失。
目前,全球最廣認知的豐田燃料電池量產車型Mirai于2014年12月在日本上市。而在2013年2月,現代第一款量產燃料電池車Tuscon ix35 就已經下線。
從上市時間來看,現代FCV“全球第一”當之無愧。只不過從市占率來看,當時的Tuscon ix35尚難以代表“未來”。Mirai上市至今,全球已售出超過9,000輛,市場占有率近80%。

(2019年全球品牌排行榜上,豐田依舊傲視汽車板塊)
近年來,受制于全球氫能基礎設施不足,燃料電池汽車銷售攀升速度緩慢,Mirai也不例外。
從日本本土來看,自2016年以來,Mirai銷售量以年均200輛的速度遞減。所以,國人赴日流連忘返的東京塔下巖谷加氫站,常年在日加30輛氫燃料汽車水平上徘徊。

截至目前,Mirai在美銷量為5,607輛,年銷量峰值出現在2017年,為1,838輛,月銷量峰值出現在2016年8月,為371輛。
隨著2018年全新一代NEXO在韓國上市,有限的市場競爭加劇,今年上半年一舉實現銷量1,948輛,5月,6月更是連續刷新上市以來單月全球銷售峰值記錄。
不同與Mirai大頭在外,NEXO在韓國本土銷量占其全球銷量的80%。

現代NEXO在美國起售價5.8萬美元,與豐田Mirai價格相當,亮點在于續航里程和科技配置。
從第一代氫燃料電池車Tuscon ix35到最新一代的NEXO,續航里程提升47%,燃料電池的功率密度提升30%,價格則降低21%,此外在駕駛質感、安靜性能和自動泊車等方面高科技配置也得到大幅提升。
按照計劃,現代NEXO將在2022年前完成全球1萬輛的銷售目標。
“FCEV 2030愿景”凸顯了現代汽車加快發展氫社會的承諾。根據這一計劃,現代汽車到2030年將每年生產70萬臺燃料電池系統,其中包括50萬臺燃料電池汽車;并將其在氫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擴大到運輸領域以外,探索向汽車、無人機、船舶、車輛、叉車和發電機制造商提供燃料電池系統的新業務。
屆時,現代汽車和供應商將聯合投資7.6萬億韓元,創造5.1萬個就業崗位。除了燃料電池乘用車外,現代汽車的燃料電池公交和燃料電池重卡也在積極推進。
前者已應用到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上,有望在2022年本土實現2,000輛運營規模;后者也已在瑞士設立Hyundai Hydrogen Mobility,從2019年到20125年陸續向瑞士以及其他歐洲國家交付1,600輛燃料電池重型卡車。

2018年至今,韓國政府分別與法國、沙特、挪威以及以色列就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展開戰略合作,現代汽車斬獲頗豐。
2019年初,韓國政府發布“氫能經濟發展路線圖”,旨在大力發展氫能產業,引領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燃料電池市場發展。
現代汽車預計,政府推廣綠色汽車的政策(Nexo單車補貼近50%)將使Nexo今年的銷量提高到5,000輛左右。現代鋼鐵位于唐津的氫氣工廠2016年2月正式投產,可將副產氫提純至99.999%供給燃料電池汽車使用。
目前,氫氣工廠每天產高純氫8200公斤,全年約300萬公斤,可供47.3萬輛燃料電池汽車使用。韓國政府擬在2020年建立100座加氫站,2022年建立18個氫氣生產基地。

能否重回燃料電池汽車全球第一的關鍵在中國。一方面,日韓國內市場有限,不管是豐田的2020年月產3000輛目標還是現代2030的50萬輛愿景都離不開海外市場,近在咫尺的中國市場足夠大;
另一方面,中國各級政府對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的支持力度很大,“推進加氫設施建設”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全球氫能基礎設施不足的背景下,有望復制純電動的成功經驗在商用車領域率先突破。
去年以來,為實現整車進入中國市場,豐田和現代動用各種資源游走于各大部委,但技術換市場的舊船票收效甚微。
近期,豐田宣布將為中國一汽和蘇州金龍提供氫燃料電池大巴關鍵部件。現代似乎走的更遠,宣布擬向競爭對手開放其整個燃料電池系統,以盡快達到商業化規模。
角逐中國市場的大幕已拉開……